雄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端午到,粽香满金城
TUhjnbcbe - 2023/3/27 20:33:00

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区举办包粽子比赛周栋楠摄

和*路幼儿园小朋友乘“龙舟”葛强摄

雁园街道雁东社区举办“甘肃非遗进社区·浓情端午制香包”主题活动。颜娜摄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每当端午来临,不仅天气渐趋炎热,万物欣欣向荣,燕子归来,掠空呢喃,沙枣花开更是香飘数里,还有芍药盛开姹紫嫣红。近日,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史志专家邓明接受了本报采访,讲述了有关端午节的诸多趣闻轶事。

腕系五色丝线,身戴七彩荷包

“实际上,古人把五月看作是阴气达到极端而亏、阴恶的害虫萌生之月。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暖气始盛,虫、蠹并生。就是因为毒虫趁势滋生,疫病时有发生,于是古人把五月五视为‘恶月’‘恶日’。古人积极应对‘恶月’‘恶日’的办法是以药克毒,沐浴洗毒,以雄*酒避毒。于是,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除瘟避毒、卫生防疫的节日。”

“很早以前,每逢五月初四,兰州城各家各户都会让水客子把缸瓮挑满水,因为那时认为初五那天水里有毒不能挑水。”他说:“傍晚,把大门外的街道和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五月初五清晨,人们还会在大门内外洒上清水,大人小孩都梳洗干净,用雄*酒涂抹鼻孔、耳朵、眉心,在男娃娃的额头画一个‘王’字。孩子们手腕上必定系五色丝线,象征‘五毒’,男系左腕,女拴右腕,同时还要戴上荷包,用以避邪驱毒。”

据邓明介绍,那时讲究人家的小孩,荷包都是*配套:后背戴老虎形大荷包,借其雄风,吓退邪恶;胸前戴着两条小荷包,一条为癞蛤蟆(蟾蜍)、大头蝎虎子(蜥蜴)、蝎子、长虫(蛇)、蚰蜒(蜈蚣),俗称“五毒”;另一条是金瓜、*瓜、寿桃、辣椒、佛手等时令果蔬及吉样果品。小巧玲珑,惟妙惟肖。

“那时,还有调皮些的男娃娃会以抢荷包为乐,被抢的小孩就会哭着回家,奶奶和妈妈就哄着说‘抢了就抢了!明年给你再缝个更大的、更香的。’”邓明笑着说:“早在节前,老奶奶、年轻媳妇、小姑娘各呈才艺,用彩绸、香草缝制各种图案的荷包。小女孩缠粽子荷包,用硬纸片折为三角体,大小不等,内装香草,用五色丝线缠绕,使之红绿相间,构成美丽图案,其下坠小珠流苏,其上拴系,可挂于胸前,互相比美。讲究的人家,还要在上屋悬挂《钟馗捉*图》,两面配以与端午节有关的对联。桌上瓶插沙枣花、芍药花。香味四溢,瑞气盈室,邪气毒物自然不敢侵入室内。

古人“截蒲为剑,割艾作旗”

“五月初五早上,农民会走街串巷,吆喝声充斥深巷‘艾哟!艾哟!插上!插上!’‘杨柳!杨柳!插上!插上!’唤醒市民,买上把,插在门头。”邓明一边回忆一边告诉记者:“这正是古人‘截蒲为剑,割艾作旗’‘以禳毒却*’的遗俗。艾,兰州野外有的是,而蒲则是南方的植物,就用柳枝来代替,取其叶细长似刀剑之形。认为门头插上艾、柳,可以辟邪驱毒。同时,南山农民会背着装满蕨菜的背斗,吆喝‘啊呕蕨菜!’居民总会买上一把,调为凉菜,做应节的小菜。这盘小菜味微苦,其中却有种独特的香味,还有解热、利尿的作用。那时,还有菜贩挑着浅子,装着新摘的花缨萝ト、小番瓜,高声叫卖。”

对于兰州人来说,端午节的应时食物、饮品为粽子、晶糕、绿豆糕、鸡蛋糕和雄*酒。棕子用芦苇叶包裹糯米红枣煮熟而成。晶糕的主料是糯米,嵌入红枣、玫瑰花,蒸熟,镇压使瓷实,切片红白相间,晶莹可鉴,故称为“晶糕”,抹上蜂蜜,撒上白糖而食。

邓明说:“这种食俗,从清道光咸丰年间,兰州回族诗人马世的《角黍》中可以看到:朝来玉粽又同尝,节届天中兴倍长。本是泰抟三角好,居然粉斗一团香。采菱人至形相似,新艾糕成味并芳。却爱多缠菰叶好,儿童争食最清凉。”

“绿豆糕,用绿豆粉为包皮,白糖豆沙为馅烤制而成,绿豆性凉,败火。”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一挥,好似面前已经摆上了应节的各种美食:“各家蒸好粽子、晶糕馈赠亲友,相互祝贺节日,也有夸耀烹饪技艺的意思。同时,少不了饮雄*酒,因为此酒有解虫蛇毒、杀虫驱痰的功效。是日,善奶奶到上沟姑姑堂上供拈香磕头,上些布施,在院内大铁炉内焚表,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全家安康。中午进斋饭。堂里的尼姑们则在大殿里做法场,诵经祈祷,祈求菩萨保佑,镇恶驱疫,天下太平。”

兰州人无“兰汤”而入泉湖

传说,法海和尚就曾教唆许仙在端午节那天让白蛇娘娘饮用雄*酒显了原形,吓晕了许仙。法海不吃斋诵经,多管闲事,搅散了一桩美满婚烟,人们对他憎恨不已。因此,这一天兰州各戏院还会上演《白蛇传》以应节俗,观众定然比往日多了许多。

“抗战时期,还将五月初五定为了诗人节,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会召集省城各界诗人,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有一千多岁,组成千龄社雅集赋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激发民众抗日救亡。”邓明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初,甘肃省秦剧团还会于端午节上演新编秦腔《屈原》,在演绎节俗的时候开展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为,当时正在 的非常时期,正需要这种精神。”

“相传五月初五兰州的河溪泉湖为天降药水,那天男女老少都要沐浴,这样就不会生疔疮。”他说:“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盆洗浴,至少要洗头洗脚。男人们要去河溪泉湖洗浴,最常去的是莲花池,即后来的小西湖。而兰州*河两岸的郊区农民则在*河中洗澡儿(游泳),各显技艺,有的‘踩水夹膀子’,有的‘死人淌板(仰泳)’,充分显示了*河之子剽悍的个性。有的抱着羊皮袋游泳,水性不高的人则借助‘救生圈’游泳。”

“这正是古代‘兰汤沐浴’习俗的遗留。”邓明表示:“屈原《楚辞》就有句‘浴兰汤兮沐芳华’。《大戴礼记》则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兰为香草,古人在五月初五有煎兰汤沐浴的习俗,目的是为了除病驱瘟。兰草生于南方,兰州无兰草,无法在‘兰汤’中沐浴。那么广阔的兰州河溪泉湖则成了兰州人沐浴的场所。”

兰州方言还有“癞蛤蟆避端午”一说。说是端午这天,“五毒”之一的癞蛤蟆(蟾蜍)躲避而不鸣以逃生。人们在方家窟沱(红泥沟口大水坑)、新华巷窟沱中捕捉癞蛤蟆,将墨锭插入其腹,阴干后,涂抹可治痈疽、疔疮。

邓明说:“总之,端午节是古代农耕社会为适应气候变化,抗御病虫害侵袭而形成的一种节俗。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先民对大自然认识有限,于是多了些神秘色彩。”

总策划安希荣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到,粽香满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