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叔就是村上捕蛇队的,很多人压根就不懂,实战中有机会打七寸吗?雄*粉真的有用吗?
很坚定的告诉你,蛇的弱点有很多,但网上误传的也不少,有些理论根本不切实际。
我老家在西南三线城市,村旁边就是连绵青山,每到春季复苏时节,山上很多蛇都会跑进村民家中,其中不乏很多毒蛇,为了村民及儿童的安全,也为了保护家畜,我们村就自发组织了一支捕蛇队,每天专门捕捉山上游下来,闯入村子里的蛇。
所以关于蛇类的弱点,我们村不管男女老幼,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1.盯着7寸打最危险
“打蛇打七寸”
这句话似乎从古至今都是这么流传下来的,1寸是3.33厘米,7寸是23.33厘米,很显然,全球这么多蛇类中,很多蛇压根就没有23.33厘米,所以这个“7寸”,指的是你用肉眼目测后,在脑海中将你见到的蛇的体长化为10等分,从尾部算起,第7节就是所谓的“7寸”。
蛇的7寸确实是它的弱点,因为这里是蛇的心脏位置,而且蛇不像人类一样,有坚硬的骨骼去保护心脏,但凡它的心脏被外力猛然击中,轻则暂时瘫痪,重则当场死亡。
如果你不是专业捕蛇人,我真的劝你,不要去找什么七寸位置,首先蛇类在攻击状态,它的7寸区域基本就是脖子以下那么一小段,这时候你感觉自己能锁定目标,但蛇类在发起攻击时,它以尾部做支撑,60~70%的身体都能处于灵活状态,而且蛇类发动攻击时,速度很快。
此时的你,真的能在蛇类高速运动的状态下,精准无误的命中7寸吗?而且你在野外遇到蛇,手上也不敢保证有小木棍。
如果非要攻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7寸,无招胜有招,直接用小木棍抽打蛇的脊椎骨,就是横扫它的身躯,这样不仅命中率高,安全性也很高。
7寸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少一分理论,多一分实战。
2.蛇类的天敌:温度
万年前,地球上诞生过一种体长超12米,体重超1吨的蛇类,那就是泰坦巨蟒,它的脊椎骨是现代蛇类的5~6倍。
随着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泰坦巨蟒的食物有冥河鳄(体长4~7米)、塞雷洪鳄(体长2米左右)跟煤龟(体长1.75米左右)。
要知道,万年前恐龙的统治已经结束了,可就是这么霸道的物种,在十几万年后就突然灭绝了!
在揭开泰坦巨蟒灭绝之谜前,先来说说它的起源。
蛇类是变温生物,它们体内的细胞活性取决于外部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细胞活性就会降低,直接的表现就是蛇变得不灵活了,随着温度继续降低,它们会找个地方进行冬眠,直到温度恢复到15℃以上。
蛇的攻击力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降低,如果是冬眠状态,蛇类的攻击力几乎为0,这也就是为什么大连蛇岛上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
言下之意就是,在蛇类冬眠期间,褐家鼠都能吃掉它们的天敌,你说温度对蛇类的影响大不大?
所以纬度高的地方,蛇类的体型普遍很小,这是没办法的事。
把视线再挪到泰坦巨蟒身上,这种蟒蛇的体型之前没那么夸张,但随着地球温度升高,蟒蛇的细胞活性不再受到温度制约,它们可以天全年不断进化,于是就诞生了泰坦巨蟒。
然而泰坦巨蟒在经历了十几万年的巅峰期之后,突然神秘灭绝了,这是为什么?
还是因为温度。
当时地球的温度还在攀升,温度超过了泰坦巨蟒的极限,无法主动散热的泰坦巨蟒,只能走向灭绝,真的是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
蛇类的适宜温度在20℃~30℃,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压制蛇类的战力。
3.异常状态下的蛇类
蛇类的异常状态主要有饱腹跟蜕皮。
蛇类的吞咽方式都是一样的,在撑开上下颚后,它们可以将宽度远超于自身的食物吞入腹内,此时饱腹状态下的蛇,攻击力也是很低的。
举个例子,普通状态下,一条蛇的能量点为,如果肚里没有食物,它可以将点能量值全部应用于战斗,如果它吞下了很大的猎物,那么它就需要将95点能量值都分配在“消化”上,其余5点能量值忽略不计。
当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蛇可能会将食物吐出来,然后迅速逃命。
再来讲讲蜕皮,绝大多数蛇每年要蜕4次皮,同理,它们在蜕皮时,全身能量都会集中在“蜕皮”这个行为上,而且蜕皮后的蛇,它们的视力跟瞎子差不多,大概7天左右才恢复。
4.刺激性气味
蛇到底怕不怕雄*?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
在《科学大求真》节目中,节目组分别挑选了眼镜蛇、王锦蛇和水律蛇,而且事先都将它们饿了好几条,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入实验器皿中。
容器中间用雄*粉隔断,一边是老鼠,但实验人员将三条蛇依次放入器皿的另一边时,它们都直接无视了雄*粉,而且并没有任何不适。
随后,实验人员将雄*粉替换成大蒜、风油精,随后再次按顺序把三条蛇放进去,结果三条蛇根本不敢靠近大蒜跟风油精。
这是为什么?
归根到底是蛇的犁鼻器内分布着大量嗅觉神经,一旦闻到刺激性气味,它们就会很难受,所以当它们靠近大蒜风油精时,就会十分难受。
如果雄*浸泡在酒精中,并且被酿造成雄*酒,那么蛇闻到酒精的味道后也会很难受,关键不是雄*而是酒精。
所以如果要去山上,又担心遇到蛇,可以随时带瓶风油精,或者把大蒜切碎装入塑料瓶中也可以。
蛇最怕的“农村一霸”:大鹅
很多人都觉得,家里养只猫能防蛇,其实不对,我们村几乎每家都养3~6只大鹅。
我们家前面院子2只,后面院子2只,这么多年一直没什么蛇进入我家,网上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鹅的粪便中有某些毒素,蛇一旦吃了就会死亡。
这个说法不对,鹅的粪便中并没有特殊物质,而且蛇也没有这爱好,跑到农家去吃鹅的粪便。
抛开蟒蛇这种大型蛇类不谈,一般标准体型的蛇根本打不过大鹅的,这是物种优势,蛇咬不破大鹅的羽毛,就算咬大鹅的脚,它的毒液也无法突破角质层,进不到血液中的毒素,是没有毒性的。
还有一点,鹅的领地意识很强,这也是我家为什么在前后都养2只的原因,除了能防蛇以外,还能防小偷,一旦有外来者闯入,大鹅都会叫,叫声又十分尖锐,户主一听就知道的。
猫咪很懒,让猫咪去防蛇,作用不大。
当然,人类也有先天不败的优势,那就是速度,蛇类的陆地速度在1.65km/h,一个成年人的奔跑速度是25km/h左右,而且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所以你不去招惹蛇类,基本没什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