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卢氏槲包美名传
TUhjnbcbe - 2021/3/13 17:12:00
北京重点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中华民族的端午节点雄*、吃粽子、挂香袋、插艾叶,可以说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鸿篇史诗。然而,在河南省卢氏县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麦儿熟,杏儿*,五月初五是端阳;

雄*酒烈艾叶香,香草袋子挂脖上;

花花褂兜盖肚皮,家家槲包香又香。

每年端午节前夕,卢氏人们家家户户包槲包,等到农历五月初五一家人美美享用一顿。

槲包是用一种槲叶,包上小米,煮出来的美味佳肴。卢氏县的槲树,叶子宽大,形如人的手掌。每年农历二月下旬开始发芽生长,到四月中旬长大。这时候的槲叶透出一种谷香的味儿,卢氏勤劳的人们便将其采回来,除包制槲包之外,还可以在蒸馒头时作为笼布铺在箅底,蒸出的馒头也有香味儿。

包槲包一般以小米为主。小米是中国最早的粮食了,它分两种,一种叫饭小米,是煮粥用的,一种叫粘小米,煮熟后黏度很大,味道很香,专门用来蒸吃或包槲包。还有一种黍子,颗粒比小米大,也很具黏性,也可用来包槲包。它就像包粽子一样,普通大米的黏度不够,香味一般,但用糯米包制的粽子,其味道就别具一格了。端午节之前,人们把小米或黍子、高粱、等拿到石碾上脱壳,再找些洋小豆、花花豆、毛栗子或小蜜枣做备用原料。

扎槲包的绳子也有讲究。并不用麻绳或其他绳子,采槲叶时将槲树上新长出来的槲薹折下,剥下槲叶皮,用手撕成槲叶筋,然后与槲叶一同煮熟,用它来扎槲包,既结实又卫生,煮熟后不会变味儿。煮好的槲包,软硬适中,米的香味与槲叶的香味结合在一起,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儿了。槲包的制作过程如下:泡小米(10-12h)—煮槲叶(煮至变*)—洗槲叶—包槲包—煮槲包(8-10h)—捞出放凉。由于特殊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槲包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通常放进冰箱里冷冻一年都不会变质,每次馏透即可食用,并且越馏越软、越馏越香。

槲包相对于粽子来说有三大优点:一是粗杂粮,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全面,有益于健康;二是软硬适度,口感极佳,老少皆宜;三是绿色食品,防腐保鲜,符合当今时尚。槲包的独特全在于槲叶,除了绿色环保,它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它的槲叶素,更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还有一定的防老化和抗癌作用。粘小米属于粗粮食品,其加工过程简单,营养成分损失极少,它的蛋白质含量为12%左右,且氨基酸的结构与人体的十分相似,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淀粉含量70%左右,脂肪含量3.6%。此外还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1、B2、B6等多种维生素和钙、镁、磷、铁、锌、铜等矿物质元素。糯小米与豆类食物,如红豆、*豆、绿豆等搭配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卢氏县地跨*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千峰叠翠,万木葱笼,有丰富的槲树资源。而熊耳山麓、洛河之滨、鹳水之畔素以盛产谷米、黍米闻名。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端阳节吃槲包这一风俗,得以代代传承至今,并逐步发展,成为端午节饮食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槲包这一独特的食品已经广为流传,走进了城市普通市民的餐桌,深受人们喜爱。每逢端午佳节,便有大城市的商人来卢氏购买槲包卖到城市从中获利。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槲包已经能够批量生产,批发零售,带动卢氏经济发展,助推卢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下面我们来学学小米的主要成分淀粉的知识。

1.淀粉的存在: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根和块茎中,其中谷类含淀粉较多,是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一种形式。

2.淀粉的组成。淀粉属于糖类中的多糖,其通式是(C6H10O5)n,为结构复杂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一个淀粉分子中含有数百到数千个单糖单元。

3.淀粉的分类: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4.淀粉的物理性质:淀粉是无臭、无味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淀粉糊。

5.淀粉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①人体内: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而是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先水解生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继续被水解生成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吸收,溶解在血液中,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

②实验室中:在稀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淀粉也可以水解为葡萄糖。

(2)特征反应

在常温下,淀粉溶液遇到碘单质会变蓝色。可利用此反应检验淀粉或碘单质的存在。

如图所示,在一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1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

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

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淀粉

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

A

遇碘水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遇银氨溶液变黑色,则有少量单质银的粉末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的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卢氏槲包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