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母亲的仪式感叶滴绿
TUhjnbcbe - 2021/1/30 9:46:00

浮生,有约

母亲的仪式感

作者:叶滴绿

早起才下楼,便看见母亲抱着一蓬尚带着露水的草木从田间回来——我知道,她又要煮“草头汤”了。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总是会去田间寻找一些比如菖蒲根,艾草叶之类的药草回来煮汤。这汤煮好之后,可以洗脸洗脚洗澡,母亲说,端午用草头汤洗过,身上就不会长疥疮,也不怕蚊虫叮咬。我是不信的,但为了她的仪式感,我还是很乐意配合着用她煮的草头汤洗把脸。带着草木芬芳的汤水,闻起来有股葳蕤的气息,所以用来洗漱,并不是件难挨的事。我挺喜欢的。

多余的汤水,母亲会用来煮中午要吃的东西。粽子,咸鸭蛋,蒜头都可以放进草头汤里煮,煮出来之后,也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吃起来很有端午的味道。我胃不好,凡是糯米做的食物都不敢多吃,但端午的粽子除外。端午的粽子,能消积化滞,清热除烦,多吃几个也是无妨的。当然这要归功于母亲。因为她包的粽子,糯米是用草木灰浸泡过的,粽叶是清热利尿的箬竹叶。中医说,草木灰能止血凉血,消积,清毒散火。

温州人叫“灰汤粽。”灰汤,是陈年的稻草用大火烧成灰,然后用热水蒸淋得到的汤水。用这个水包出来的粽子,煮熟之后有一种浓郁的植物清香。

我们家没有甜粽咸粽之争。母亲每年除了白粽之外,还会包好几种其他馅料的粽子:蜜枣,咸肉,豌豆……想吃甜的就剥加蜜枣的,想吃咸的就剥咸肉的。豌豆粽是她自己爱吃的,而我偏爱白粽。趁热剥开一个,米粒金*剔透,糯米香伴着草木香扑鼻,再蘸上绵白糖或蜂蜜或红糖,吃下去便是色香味的极致享受,幸福极了。

煮过的草头汤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驱虫。

端午是一年中最毒的一天,也是个带着邪性和魔性的节日。所以要祛秽,辟邪。

草头汤加雄*拿一束草蘸着,往屋子四面八方甩去便是祛秽的,还能防蛇虫鼠蚁。这我是知道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酒才显出原形的。我极怕像蛇这样冰冷滑腻的长条形软体动物,所以小时候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端午节让母亲用加了雄*的酒在我额头正中点上一点雄*痣,这样就蛇虫鼠蚁就不敢靠近我了。甚至喝一口雄*酒,我也是愿意的。后来,听说雄*酒是有毒的,母亲便不让我喝了,我还为此遗憾了许久。

至于辟邪,就要靠菖蒲了。取品相好的大菖蒲叶子,用红纸裁出剑柄的形状,一起贴插在大门上,就是上好的“菖蒲剑”,可驱小人驱邪祟。《西游记》里“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泾河龙王触犯天条,被玉帝判了死刑,魏征执行。龙王找唐太宗求救,请求行刑时想法拖住魏征。唐太宗拉魏征下棋,并把他的宝剑藏了起来。斩首时刻到了,魏征入梦,发现宝剑没在身边,随手拿起一束菖蒲斩下龙头。据说,这就是菖蒲剑因的由来。菖蒲易得,因此民间多用菖蒲剑来辟秽驱邪。龙头都斩得,驱小人斩邪祟自然不在话下了。

咸鸭蛋据说也是端午必不可缺的一“宝”。大概是因为端午吃粽子,不容易消化,而蛋*油有消积化食的作用,正好可以化解糯米带来的消化困难。

还有大蒜头。我每年都会被母亲逼着吃几瓣乃至一两个煮得熟透至软烂的大蒜头。母亲说,吃了端午的大蒜头,就不怕冷雨,不怕中暑。小时候我是深信不疑的,即使大蒜头的味道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总还是要咽下去一个。大蒜头是端午节里唯一的恶梦。每年吃,我每年依旧中暑,可见母亲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但母亲依然年年必煮大蒜头,也依然年年威逼利诱让我吃大蒜头——连说词都不愿意改:“吃了端午日的大蒜头,不怕冷雨淋,不怕太阳火。”我依然想方设法的躲避着不吃,虽然最后总难免要吃下几瓣。唉,大蒜能杀菌消毒,也不算白吃吧。

而薄饼是另一种必吃的端午美食。米粉加水调成糊,用平底锅摊出薄薄的一层皮,夹上炒好的鸡蛋末,瘦肉,绿豆芽和韭菜,再卷成条状,吃的时候直接抓就行了。

包粽子,煮草头汤,洒雄*水,插菖蒲剑,卷薄饼……这些“无用”的端午习俗,母亲每年都郑重其事的做着。

五毒月湿热困脾,但天地正气不容我们太过萎靡。

这,大概是母亲一种仪式感吧。

母亲说,“我不知道什么仪式感。我只知道道这是习俗,老祖宗传下的东西。”

其实母亲不止过端午。一年中每个传统节气,她都是要过的。清明要吃绵菜饼;七夕吃“巧食”,中秋吃月饼;冬至吃汤圆,廿四夜煮芋头,除夕点“照岁烛”等等。

我想,那些和母亲一样热爱着传统习俗的人,才是从骨子里懂得尘世欢愉的人吧。

版面编排:晓蕾

音乐与文字的亲密混搭

作者简介

叶滴绿:又名胭脂,情爱之间游走的女子,执笔写相思,红字。流淌在指尖的文字,如沾染在唇角的胭脂,暗香浮动......

往期精彩

梦回犹觉髻边香

叶滴绿

何处是故乡

彭家河

在郴州遇见他们

丁小炜

一匹不被解救的马

朱山坡

好书推荐

浮生八事

一个有烟火气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的仪式感叶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