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把端午过成诗
TUhjnbcbe - 2020/12/24 17:18:00
白癜风规范化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_6185586.html

诗词里的端午

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日简介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今天,一起来欣赏诗词里的端午。

诗词里的端午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代,楚秦争霸,楚国大臣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他主张举贤任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怀王稚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但屈原矢志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没有放弃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五彩丝,亦称延年缕、长寿线、五彩缕等。古人以青、赤、*、白、黑五色丝线编结成缕,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于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相传屈原死后,人们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往江中投粽子等食物,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此后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就流传下来了。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草、菖蒲可驱蚊蝇虫蚁、提神通窍。古人相信,端午时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人们将艾草绑成一束,插在门楣之上,或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粽子,古称“角黍(shǔ)”“菰黍(gūshǔ)”“筒粽”等。传说中与纪念战国时楚大夫屈原有关,一般认为至晋代成为端午节食物。最初以黍米为材。晋时添中药材“益智仁”,美其名曰“益智粽”。南北朝又增肉、板栗、红枣、赤豆等馅料。唐时用米已“白莹如玉”。宋时可见“蜜饯粽”,苏东坡诗中尝记“时于粽里见杨梅”。元、明时期始以箬叶、芦苇叶包裹馅料,又添豆沙、松子、枣、胡桃等多种附料。清代可见“火腿粽”。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酒一壶。门外高悬*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饮蒲酒、雄*、朱砂酒的习俗也流传甚广。《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朱砂等。

来源:中国文明网、文明青岛

审核:邓植尹胡杨

责编:张殊凡马青青(青岛文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端午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