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端午安康
.06.25星期四
端午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视频
来自网络)
《粽夏之时》
云淡风轻穹空湛,旖旎峰光照翠岚。
龙舟扬帆千竞渡,锣鼓喧嚣声震天。
任凭桂楫破漪澜,惊涛拍岸激浪巅。
彩线金丝缠玉臂,碧艾香蒲插门前。
糯甜香粳作玉团,红枣鲜肉藏其间。
端阳恐初源夏至,后为灵均鸣*冤。
昔日怀王信谗言,误将忠良行流贬。
飞星传意汨罗畔,遥寄余情慰屈原。
——.06.12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根据《易经·乾卦》记载,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于是上古先民在这一天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以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
后来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相传在战国时期,一生心系富国强兵的楚国诗人屈原在流放中得知,秦*破楚,楚将不国,心痛万分,于是在五月初五,抱石投身汨罗江自尽,以死殉国,他用拳拳之心表达了自己的忠贞高洁,用铮铮铁骨诠释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悼念,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往江里丢饭团、鸡蛋等食物,寓意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就这样端午节又凭添了些许人文情怀和深邃诗意。两千多年过去,屈原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始终感召和哺育着中华儿女。从屈原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端午节也由此承载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尽管时代在变,但家国情怀始终是这一传统节日的不变底色。
端午纪念屈原是我们所熟知的,然而在江浙一带还流传着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传说。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人取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之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也有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
不管端午节到底是为了纪念谁,它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传承至今,已然凝结成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连接古今中华文明的纽带。那满满的仪式感,更是表达了我们对心忧民生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的称颂,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艾蒿一束,飘清香悠远;香粽一串,携甜蜜相伴;香囊一个,表情意万千;龙舟一盏,载国泰民安。历尽千帆,览尽冷暖,我们越来越发现,面对节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盛大的庆典,不是动人的华章,不是豪迈的称颂,而是那份心存炙热的朴实与简单。就像这端午节,粽香四溢,情真意浓,福至世平,这才是最初我们对的端午期待的样子,这才是最初我们对端午寄予的美好愿景。
光影之间,已到粽夏之时,年转眼间已过去了一半,这半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与挑战,也见证了太多的感动与温情。或许我们有永远都打不完的怪兽,有永远都跨不完的河川,有永远都登不完的高峰,有永远都走不完的前路,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依然拥有展翅飞翔的勇气,拥有乘风破浪的力量,拥有迎难而上的倔强,我们用心做香甜酒酿,用爱筑梦想远航。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身之所往,行之将至;以梦为马,不负韶光。
最后,附上一组关于粽子的表情包,祝大家端午安康,平安相伴,于百舸争流间,粽横四海;在茫茫人海中,与粽不同。
(图片
插画师Lemao)
文字:sweety
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来自米兰的小铁匠寄语-------
不用跨越万水千山,粽有一人为你而来。
?可爱如你,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