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倏忽,春去夏来,青山呈黛,满眼翠绿,“端午节”飘然而至,又闻粽叶飘香时。
每至“端午节”前,饱满晶莹的黏米,红艳甜蜜的小枣、翠绿油亮的粽叶,精巧细致的花绳香囊,总是街道两边独特靓丽的风景——端午就这样来了。
包粽子“端午节”清晨,净水泼街,院落无尘,一家人早早围坐一起,端上粽子食材,一起说说笑笑,不经意间,一枚枚的包着“粽子”:
成堆的鲜粽子被码放在灶台的铁锅里,添满清水,一灶旺火熊熊,云雾升腾缭绕之间,缕缕粽香,便四溢奔逃,满屋糯甜。温水浸泡,剥开食之,黏韧清香,甜而不腻,丝丝甜蜜,别具风味。
插艾蒿伴随着“端午节”棕香的,还有另一件每家必做的民俗事—门插艾蒿,亦称艾草,驱邪除疫。艾蒿实为草本中药,有理气血、驱寒湿之效。
古人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恶月”,百事多禁忌,而五月初五日是“重午”,又是民间所谓的九“毒日”之首,更是犯忌的日子。“杏子*,大夫忙”,正是说的端午时分,夏季来临,天气湿热,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的一段时间,正是民俗中人们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因艾蒿叶呈剑型,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可以驱邪却*,斩千邪、避瘟疫,亦代表招纳百福,实则承载了百姓趋病除害。故“端午节”插艾蒿,既有对家人平安健康的祈福,亦有对旺盛家运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
思古人千年之前五月初五,汨罗江畔,屈夫子慷慨悲愤,散发行吟,不堪世浊而抱石自戕。楚人闻之,竞相自驾往寻,未果,后以粽叶团米为食祭之。后人每逢五月初五,辄以粽食、龙舟为纪,至今日不绝。读着这段凄美悲壮的历史,怀思着这位深沉的爱国诗人,手中的粽子也多了一份厚重。
为此,同学们也在这端午佳节,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屈原,继承屈原之精神:
祝中华一裹青粽,一串香囊,一驾龙舟,一叶艾蒿。同根同源的我们,今时今日,此时此刻,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样的事,让我们共同祈福:愿阖家幸福,愿无病无灾,愿社稷兴旺,愿国泰民安,甲子年我们的一切蒸蒸日上。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