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考与端午节相遇寓意高粽,刚出炉考前
TUhjnbcbe - 2025/4/14 0:2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与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同一天,这是多么巧妙的相遇,一个吉祥的组合,寓意年考生高“粽”。对于端午节有很大的争议,是纪念伍子胥还是屈原?是问候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提出不同问题是好的,我们容纳百家之争议,但是我们也要依照历史记载和考古研究推断来得出大家普遍公认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了解一下它的由来、主要习俗、文化意蕴以及相关诗词,参加高考的学生明天文综或许会考到这方面知识,还有参加职业考试中常识和公共基础知识也会有所涉及,让我们开始吧!

高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五月节”、“浴兰节”、“龙舟节”、“重五”等,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年5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三种传说:(1)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多次劝诫吴王夫差杀掉勾践,夫差听信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行了断,后将伍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投于江中。(2)纪念孝女曹娥。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泣,过了十七天后,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亲,就此传为神话。(3)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屈原受到排挤被流放,楚国亡国后,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三个传说中,以纪念屈原流传最为广泛。

屈原--《离骚》

端午节主要习俗:(1)拴五色线。端午节清晨,家里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孩子手腕、脚腕上拴上五色线,五色线又叫“长命缕”,不可以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冲走,有驱除“百病之灾”之说。

拴五色线

(2)画额。大人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画“王”字,一是借雄黄酒杀菌驱毒,二是借猛虎以镇邪,同时还会给小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

画额

(3)佩戴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既有芳香气味又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意在祛病、防病。老年人的香包上绣一个“福寿双全”,小孩子的香包做成老虎、公鸡、鱼等动物的形状。

佩戴香囊

(4)挂菖蒲、艾草。端午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也是疾病多发的时期,人们在门前悬挂菖蒲、艾草,用于防蚊、祛病、辟邪。

挂菖蒲、艾草

(5)吃粽子。据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死后为蛟龙所困,蛟龙惧怕五色线和艾叶,人们又怕屈原饿着,于是用艾叶包裹糯米饭,用五色线捆绑,投于江中驱赶蛟龙。

吃粽子

(6)饮雄黄酒。古语“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饮雄黄酒

(7)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据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来救,一直划到洞庭湖。我国南方每年在端午节会举行赛龙舟比赛。

赛龙舟

(8)沐兰汤:端午节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据说可以治皮肤病、驱邪气。

沐兰汤

端午节的文化意蕴:体现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情怀、适应节令、驱邪避害。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很多,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常考的诗词。陆游在《乙卯重五诗》写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其中“粽包”和“艾束”都体现出是端午节的习俗。苏轼在《浣溪沙.端午》写到“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句诗里“浴兰芳”体现出端午的习俗沐兰汤。

陆游《乙卯重五诗》苏轼《浣溪沙.端午》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与端午节相遇寓意高粽,刚出炉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