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儿时的端午,只等一顿饭书法葩中葩
TUhjnbcbe - 2025/2/21 19:30:00

何猎主:撰文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据说这一天的太阳最烈,阳气最足。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便选择这一天离开了人间,后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五月初五端午节定为屈原纪念日。

小时候,对端午节根本没有太多概念。书里提到的屈原和自己生活的场景完全不同,所以没有太多身同感受。

小时候的端午,就是一顿团圆饭。

在湖南南部地区,端午节并非是吃粽子的节日,更多的是吃艾叶糍粑,吃丸子肉等。

每当五月初五,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都会展开祭祀活动。端午节不会像清明节那样去扫墓,而是在家中祭祀。多半是对直系的亲人祭拜,团聚的对象不仅仅是小家庭,而是以母亲为单位。姨姨系为主的团聚,目的是纪念已逝长辈。

在我们那边,因地处丘陵,没有很大型的河流,更多的是溪水和小江水。赛龙舟的活动基本上难以实现。而制作粽子,需要复杂的工艺才能吃到原汁原味的粽子。古时吃饱饭都难,能吃到粽子已经非常难得。由于湖南南部离汨罗江较远,信息传递相对较慢,所以屈原投江基本上到了七八月。再加上上半年没有新鲜的秸秆,烧不出好碱,更没有太多余粮做粽子原料。所以推迟到了中秋。

我们那边的粽子,都是中秋才会制作。没了粽子的端午节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还有其他常见习俗,比如说:喝雄黄酒,涂上雄黄辟邪之类,还有艾叶挂门前,吃艾叶做的糍粑等等。

小学时期,每年到了端午这一天都放假半天,家里必定会有客人。在吃午饭前,爷爷奶奶准备好雄黄,拿出年前酿好的酒,研磨雄黄后混入酒中。在房屋四处喷一些雄黄酒,据说这样能防止五毒,有驱邪功效。

待碗中的雄黄酒基本使用完,留下了雄黄渣渣,老人们会将这些雄黄涂抹到孩子们的身体上,涂抹对象一般都是小孩为主,部分中年人等。涂抹的位置一般是脑袋、脚底板、手、还有小腿、脖子、额头、耳朵根等裸露在外的部分。

一大早长辈们会将把艾叶挂在门窗处。锅里的艾草糍粑已经熟了,厨房的菜都齐全了,待客人都到场便开始早饭。一日三次,均是以白米饭为主食。那时候的早饭一般都是上午9点-10点。

清晨打扫好房屋,第二件事便是准备当天所需的食材,紧接着就是早饭前的祭祀活动。亲戚们祭祀怀念故人,在世的亲戚们互相倾诉。紧接着早饭就能开怀畅饮,家长里短。

午饭过后,客人们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准备回家。一般距离不远的亲戚都会回家,就在太阳倾斜不久后的4-5点左右离开-没有公路,全靠步行-正好日落前回到家里。距离远,而且家里都布置好的亲戚则会留下来一晚,要知道端午一聚就要等中秋才能再见。

每一年端午节,记忆最深刻的都是亲戚们团聚的那一餐饭。余下的就是涂上雄黄,大胆出门的那种乐趣。孩时的乐趣非常的简单,每一次热闹的团聚,都充满无限快乐~

你们那边的端午节是怎样的呢,是否还能记起小时候的五月初五。欢声笑语中逐渐长大的孩童们,在传统佳节的传承下,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时的端午,只等一顿饭书法葩中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