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春秋楚国士大夫、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离骚》中的诗句千载之下仍为中国人所熟知。那年,屈原把自己和平生的理想一起决绝地沉入汨罗江。百姓热爱他,寻找他,千百年来,人们将这一天固定为民俗节日纪念他。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节日,也是我国诗人的节日。又是一年端午时,让我们倾听我省诗人讲述眼中的端午,品味他们心中流淌出的或深沉、或绮丽的诗句吧。
屈原
诗人、散文家、“书香吉林讲书堂”主讲人张铭曾拜谒“屈原祠”,对屈原发出了“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感叹。他说,屈原处江湖之远,无日不为他的祖国和他的同胞的命运而忧心。在流放途中,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的诗篇,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屈原的作品主要有《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代表作是人们所熟知的《离骚》。后人将屈原的作品收入《楚辞》一书之中。《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朱熹对《诗经》和《楚辞》也极为推崇。他为《楚辞》作的《集注》足以媲美其《诗集传》。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对于《离骚》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公元前年,屈原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汩罗江流往洞庭湖的转角处怀沙自沉,以明心志,年仅62岁。屈原的死是高洁的、神圣的,更是视死如归,取义成仁的死。诚如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我想屈原之死是《离骚》之句“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一种高尚人文情怀的体现,宛如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寂寥的长空,给生与死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
诗人北果对乡下过端午记忆犹新。她回忆道,每年一次对端午的期盼,比新年更有味道。乡下人过端午节和城里人过端午节,天差地别。大人们早早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再三叮嘱孩子们要用草叶上的露水,或是小河水洗脸。据说在端午节这天,太阳没出来前用露水或是河水洗脸,一年都不长针眼。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不知道,小时候每个端午节我和妹妹都会遵照母亲的叮嘱去小河洗脸。不过,我还真的没长过针眼。
山里长着一种特殊的树种,俗称柞树,其学名为小叶斛树。柞树皮是很好的药材,柞树叶便成为乡下粽子的主料之一。粽子的内瓤儿是用自家田里种植的黏米和红小豆填充的,大都是用糖精来实现甜的滋味。乡村从来不缺植物的存在,尤其是在端午节这天。由艾蒿、柳条、插树、青蒿、黄柏几种植物组成的五彩条,插满房檐、仓房、鸡窝、牛圈、玉米仓子,人们以这种形式妆点节日气氛,其寓意为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被植物装扮出的节日气氛尤为浓厚。植物的味道如同粽子的味道,在傍晚时嵌入整个村子。孩子们经常拿着粽子走邻窜户,边吃边比谁的粽子里红豆多。经过高温煮熟后的红小豆,和黏米粘在一起,每咬一口都会扯出粘丝来。红小豆起沙,柞树叶非同寻常地清香,把整个端午节的美好都包裹起来。
七律二首无题
张耀辉
庚子端阳日忆十年前买舟洞庭凭吊屈子,于今历历在目,心绪难平,诗以记之。
一
难解泉台岁月长,
一年今又到端阳。
深悲千载龙舟渡,
浅唱佳人艾正凉。
天问招魂歌苦楚,
精魂何处吊沅湘?
而今清气余一脉,
风雨鸡鸣酹大江。
二
曾上洞庭渔父船,
十年心事剪灯前。
浊流敢恨湮高志,
清骨幸存挺世寰。
抱影孑身洇素纸,
凋花冷露怯听蝉。
初心愧我曾异否?
白发已然映大千。
写在端午
张吉萍
一弯眉月挂在端午
半盏清辉
仿佛夜空中的清泉
从五月初渐渐丰盈
苦艾沾满泪水
在田野里长出诗情
汨罗江,九歌,天问
一位老者的声音响彻华夏上空
五彩线糯米棕又泛龙舟
杨树枝上的纸葫芦
就像风雨飘摇的楚国
盛不下屈子的风雅颂
一个伟岸的身躯
站成汨罗江千载不朽的骨头
从此软化所有的河流
流水涟涟,烟波绵绵
端午节那天
李潮蕴
一个遥远的画面从远处回来
一段古老的交错从远处回来
一个身形汇入了江河
身后是一部替他耳语了千百年的离骚和
剌青的棕香
那天,隔着月色我又看到了他
愈合的伤口
和放下的旗帜
我把粽子丢给他,把五彩绳丢给他
把刀子丢给他
他问我要在祭祀中得到什么
我说要证明灵魂有没有抵达
组词三首
紫鸢
摊破浣溪沙
深谷悠悠半夏荒,流年似水又端阳。晨起朝霞接老树,扫庭堂。
寻去溪前艾草碧,折来带露挂西窗。温酒雄黄听岭上,响蝉长。
诉衷情
望江楼外雨生凉。重午小厨忙。层层棱裹新粽,竹翠米如霜。
炉火慢,待茶堂,话平常。解丝熟透,汁肉酥肥,入糯浓香。
长相思
绣端阳,锁端阳,素手香囊弄巧肠。桃心芳草藏。
想情郎,念情郎,朱索青襟情意长。祈君岁久祥。
祭五月五
李贺
汩罗江记住了生命的密码
以生命压低浪高的水域
踏尽霜痕风干龌龊
忧患倾诉身体的枷锁
当梦的屠刀一声罢黜
云影长天歧路漫漫
从此倔强从此以诗为剑
斩出肉体的魂魄
艾蒿祭奠骨骼
龙船的波涛抹干泪痕
纪念屈原
高森林
汨罗江因你
而有了一个节日
江里的龙舟
岸边的艾草
都有了积极的意义
在乌云密布的楚国
朝堂上的冷风
吹着你的一腔热血
你忧愤的呐喊
唤不醒王朝的昏庸
你把谏言用诗句
写进《天问》
大风吹着你《九歌》的旗帜
终于你怀抱忠贞和悲愤
投入汨罗江
你用心血浸泡的诗句
让这条江闪出思想的光芒
你用沉重的诗魂
滋养了这条江
年年有向往的红心
到这汲取营养
那行行短章长句
现在读来仍然发烫
仍然古道衷肠
端午情思
郭长明
(一)
离觞千古吊屈平,天问汨罗浊浪惊。
竞渡龙舟怜醉客,忠魂一缕醒苍生。
(二)
汩水虚流万古名,问天何必远苍生。
深山再谱招魂曲,唤醒国殇不可凌。
怀念汨罗江
赵喜语
汨罗江
原本是南方的一条不大的江
当屈原魂归此一江碧水以后
就变得总是多风多雨
自此
粽子、龙船,
还有经久不息的人间烟火
连同《离骚》《天问》中的诗句
都在月光之下
江河之上
成为触目惊心的乡愁
刻在竹简上
写进课本里
江边那些卑微的草木
在春天里开始复生
我能听到一些熟悉的吟诵
在眺望着黎明
被淹没的桅杆
树立成一座高耸的墓碑
回眸
已是千帆过尽
我的爱
沉浸在汨罗江的水里
永远也打捞不起来
竟自澎湃着
流向远方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梦溪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