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宝玉
配音:何宇豪、刘雪凌
制作:田迎新
内蒙古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mp:58来自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到内蒙古过端午节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内蒙古的东部或西部去体验了解一番。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活动等内容丰富多彩,不同地区亦有属于当地过端午节的特色与方式。
摄影/彦瑾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北方中原地区把端午当作“恶月恶日”而避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方端午习俗注入了夏季时令驱邪与祛病防疫风尚。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驱邪防疫”内涵,如挂艾草、薰苍术等习俗,而在中国北方之北的内蒙古也不例外。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有小差异的。
摄影/彦瑾
像采艾蒿、吃粽子、吃鸡蛋、挂五彩这些传统在内蒙古东西部都大体相同,但东部区受河北、山东影响较多,西部区则保留了晋陕甘宁的一些特色。
在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兴安盟地区的人们在端午节日出前要游山踏露,并以露水、泉水、河水洗目,可以眼明;再采艾蒿、野花、树枝,带回家与彩纸葫芦一起悬于门、窗上,以示吉祥。蒙古族会早起在水井边注视井水,然后饮无根水(水桶不放地上)。鄂温克族将艾蒿编成草辫晒干以备驱蚊蝇之用。
通辽地区的人们端午早起要踏青,采艾蒿及柳枝,日出前返回,将艾蒿柳枝插在房檐、门窗及墙头上,或戴在头上,挟在耳朵上,以示祛瘟气。部分地区在门楣、屋顶挂葫芦或用麻扎成的小笤帚,以消灾避邪。
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呼和浩特走西口的后裔特别多,所以当年山西大同人来到呼和浩特之后,沿用大同的习俗,在端午这天会在门上和窗户上贴一个剪纸的红公鸡,意思是避五毒。小孩用艾叶水洗脸,以避五毒。郊区旗县人家会将艾草插于门庭,女子用艾煮水洗浴。用彩色纸剪五毒符贴在门上。做五色丝绳系在孩子手腕、脚腕、脖颈上,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除秽避毒、防邪镇恶。古时,官吏富商,吃糯米粽子或麻团、饮雄黄酒避邪气,至民国,饮雄黄酒逐渐减少(因为经医学分析雄黄不宜内服)。
乌海地区端午节当天会用雄黄酒和红颜色涂小孩面颜、耳、鼻、两只手心,取艾叶浸水洗脸,还将艾叶用红布包制成艾虎,以避邪气。这天,又将聘出去的姑娘叫回来小住,有顺口溜曰:端午鸡鸡,黄老虎,叫你姐姐过端午。
摄影/彦瑾
在内蒙古过端午节,早餐一般也都要吃煮鸡蛋、粽子。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既有求得贵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因而呼和浩特当地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不少考生要去吃“笔粽”,就是一个细长的像笔一样的粽子,意思是“必中”,寓意会金榜题名。
内蒙古人吃的粽子都是甜味的,不同于南方的粽子,内蒙古人吃的粽子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谓五花八门。较南方相比,个头也偏大。
而内蒙古东部区的牧民也会用鲜奶搅拌糯米包粽子,这样的粽子奶香四溢,颇具特色。
吃凉糕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端午节习俗,中西部地区的人家端午节通常要做凉糕,吃凉糕。“糕”,同“高”,有“步步登高”的寓意,所以,端午节这天好好地吃上个凉糕,也让好运与你相伴。凉糕有纯糯米,也有糯米和黄米两掺的,中间厚厚地铺着枣泥和葡萄干,上面撒上青红丝,红绿丁、葡萄干果脯等,和新疆的切糕相比简直是好吃不贵,味美价廉。在呼和浩特,以前老呼和浩特人都会在端午节去做凉糕。在最下面铺一层粽叶,上面要码好江米,家里条件好的还会放豆沙、枣、玫瑰,沾着糖稀吃特别香甜可口。
摄影/张金芳
如今,端午节的时候,生活在呼和浩特的人们都会举行对传统文化庆祝的活动,有文艺演出,猜谜语大赛等活动。
端午小长假里,近郊游备受通辽市民的青睐,西拉木伦公园、森林公园、辽河水上公园、大青沟、银沙湾景区、阿古拉草原旅游区、孝庄园等景点都是市民的好去处。此外,选择短途旅游的人也不少,且多以自驾游为主。
辛丑牛年的端午小长假,到牛羊遍地的内蒙古去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假期,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端午节习俗,会让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责任编辑:张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