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德楠斋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儿
时
的
端
午
德楠斋
昨天女儿团购送来粽子和菖蒲,方知端午将至。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我国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标志着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农民们忙于耕作,也是我国故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纪念日。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过节就数小孩子最高兴,有吃又有玩。当听到用包粽子的芦叶做的哨子或喇叭(小的为哨子,大的称喇叭)的呜呜声响起,就是端节来临了。
先讲过节的趣事:男孩子们会追随母亲身边,用包粽子拣挑下来的小芦叶做哨子,吹得呜呜响。如叶子有余则继续将它做大,像个喇叭,那声音就宏亮多了,便颠颠地奔到弄堂里与别人家小孩比谁吹得响。女孩子们呢,大的教小的做香袋,去中药店买角把钱香粉,用家里零碎布料做香袋,塞入棉花和香料,有的做成鸡心状,有的做成小布娃,再用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闻上去一股清香。母亲或奶奶,外婆们用烧酒调上雄黄粉在小孩们的额头上写上一个金黄色的“王”字,意在避邪。
年龄大些孩子(多为女孩)则跟妈妈学包粽子,这也是姑娘们必学的功课,以后长大出嫁也要为夫家包粽子,不然会被婆婆看不起。
再讲讲粽子:上海是移民城市,各地方来的人都会把各自家乡不同口味和形状的糯米粽子带到上海来,并相互交流,传授,所以上海人的粽子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按外型可分为三角粽,小脚粽,长脚粽,枕头粽及一些说不清形状的粽子;按馅料则有白米粽,赤豆粽,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咸肉蛋黄粽和宁波人特有的,用笋壳作粽箬包的碱水粽等。还有现在已经看不到的浦东人身上挂着一串串小小的白米粽,走街串巷叫卖着:“小白粽子……”,专卖给孩子们白相的。
端午节的一顿午餐也是过节的重头戏,不但是普通居民家里,即使在工厂,商铺里老板和员工伙计们也围桌共餐,这顿饭菜也必须丰盛的,并有酒喝,规格与中秋节同等待遇。据传统,端午节要吃黄色的食品,即“三黄”:黄鱼,黄鳝,黄瓜。酒也得喝雄黄烧酒,就是在烧酒中撒入雄黄粉(含氧化汞的矿物粉,中药店里有的买),据说有消毒杀菌,去邪之功用。
每当端午节的正午,居民家中就会用艾绒、白术等中草药包,关上房门进行烟熏消杀,杀灭苍蝇、蚊子、蟑螂等害虫。说来也奇,每逢端午节正午时分,居然看不到一只苍蝇、蚊子,找不到一条蜈蚣、八脚等毒虫子。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端午节的龙舟大赛时,就会想起沪剧大师邵滨逊和石筱英唱的经典沪剧《看龙船》中怜吝的老相公那脍炙人口的唱段:“看龙船,看龙船,为啥勿见穷鬼来勒江边看龙船……”就会在耳际响起。
有年端午节下午,我伯母带我们几个小孩叫了两辆三轮车去黄金大戏院去看越剧《白蛇传》,我们这些男孩对唱词情节看不懂,只对小青青率虾兵蟹将水漫金山战法海的打斗场面很感兴趣,只听讲坏蛋法海和尚战败躲进了蟹壳里,哈哈大笑!还有什么雷锋塔前白娘娘儿子哭母云云。
在我小时的记忆中,端午节就是单纯的愉悦,有得吃又有玩的快活时光。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德楠斋先生赐稿分享!
徳楠斋先生热文
原标题:《儿时的端午(作者:德楠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