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养生习俗有“雷区”
粽子不要多吃、雄黄不可入酒、香囊要因人而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是中医养生比较重要的一个时节,民间流传着诸多养生习俗,但有些误区我们一定要避开。
粽子温养胃气,但一天最好不超2个
端午节吃粽子,粽子由糯米制成。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最适合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的患者。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但糯米黏滞难化,能增湿热,助痰火,故不适合老年人及湿热内滞之人。从中医来看,粽子属黏滑类食物,服中药时不可过食,以免碍滞胃气,影响汤药的运化。
端午节气候炎热,雨水充沛,湿热熏蒸易让人出现疲倦乏力不思饮食的亚健康状态。夏季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宜过吃辛辣油腻、寒凉之品。可适当多食用绿豆、红豆、薏苡仁、杨梅、山楂、绿豆芽、芹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鱼腥草、藿香、荷叶、陈皮等。而端午节必备的粽子不宜多食,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个。
雄黄能解毒,配酒赛砒霜
中医里把大热的东西称为毒,比如砒霜有剧毒,即因其大热;辣椒有小毒,因其小热。古人把五月称为毒月,亦因五月属地支午月,正阳气最旺之月,热多则属毒。此时毒虫尽出,且瘟疫亦易流行。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喝雄黄酒等。
医院中医科主任陈敏提醒,民间传说,雄黄倒入酒中饮用或把雄黄酒涂在身上,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雄黄外用具有杀虫、解毒、治疗湿疹疥癣及蛇虫咬伤等作用,但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在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可变成剧毒的砒霜,因此,不建议自行配酒饮用。
香囊避湿毒,但药材需因人而异
端午时节正逢夏至,潮湿中带着暑气,以中医角度来讲,湿毒气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让人出现疲倦、乏力、发热、腹泻等状况。陈敏说,佩戴的香囊应当针对这些节气特点进行特别搭配。不同体质的人群适宜的香囊不一样,可以找正规的药店或中医专家进行量身配制。此外,应注意甄别由劣质香水、香精炮制的香囊,避免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虽然香囊佩戴对人体有一定益处,但并非所有人群均能使用。其中,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孕妇、哮喘及热性体质儿童等。此外,香囊可能引发过敏症状,因此不宜与皮肤直接接触。(燕声整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燕声李娜
值班主任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转
邮箱:ln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