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成语信口雌黄出自古代一位美男子,雌黄
TUhjnbcbe - 2024/11/5 13:05:00

成语“信口雌黄”出自古代一位美男子,雌黄又是何物?

文:枯木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胡说乱语或颠倒黑白,用来形容的成语和词语很多,其中成语“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较为常见,然而二者含义和出处不同。

“信口开河”本为“信口开合”,本指嘴随意开合,最早出现该词为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第四折:“你那里休聒(guō),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他命福是如何?”指漫无根据的胡说乱道或者夸张事实,后来逐渐用“河”替代“合”,从而演变成成语“信口开河”。

“信口雌黄”的含义则略有不同,不但具有胡说夸张之嫌,而且更多的指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说法,语意要比“信口开河”更深更严厉。那么,“信口雌黄”词义怎么解释?典故出自何处?我们先来解释什么叫雌黄?

(矿物标本雌黄和雄黄共生矿)

雌黄本指一种矿物质,和雄黄相对,大多数的雌黄和雄黄一起在低温热液矿床和硫质火山喷气孔产生,属于共生矿物。雌黄和雄黄共生矿在我国主要产地为湖南慈利县和云南南华县等地,区别在于,雄黄主含四硫化四砷(As4S4),桔红色或橘红色,暴露于空气中易碎裂成橙黄色粉末,常用来做中药,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而雌黄主含三硫化二砷(As2S3),柠檬黄色,条痕为鲜黄色,暴露空气中易变为暗淡,有剧毒。

(雄黄)

雌黄虽然有剧毒,不过在古代却应用在多方面,非常受欢迎。首先是作为中药,《神农本草经》里面将雌黄列为中品,用作杀虫、解毒、消肿等,现代因为剧毒已经禁止使用。其次,雌黄还是优质绘画颜料,因为颜色明亮清晰,是绘画黄色最佳颜料,因而被东西方画家广泛应用,诸如我国敦煌莫高窟壁画,就广泛使用雌黄颜料。

雌黄另外一个主要应用,就是和古代女子化妆品有关。古代最初女士化妆用品,是用铅和醋酸冶炼出来的铅粉(碱式碳酸铅),为白色粉末,有毒(古人并不甚了解)。铅粉作为化妆品,最迟在汉代就已经应广泛应用,也叫铅白、铅花、铅华等,诸如汉天文学家张衡所作的《定情赋》有“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曹魏时期曹植的《洛神赋》中形容宓妃“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南北朝萧纲《茱萸女》有“遇逢纤手摘,滥得映铅华”等等。

然而铅粉过于偏白,略显夸张,后来人们发现用铅白和雌黄以适当比例混合后,颜色和人的肤色极为相似,即显得粉白,而又接近肤色,因而很受女子欢迎,于是被称为“铅黄”,成为女子化妆必备品。铅黄应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使用,到了唐代成为流行,诸如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有“笔尽铅黄点,诗成锦绣堆”;诗人卢纶《皇帝感词》有“铅黄艳河汉,笑语合笙镛”;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丑奴儿·咏梅》词有“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等等,都可说明铅黄作为女子化妆品已经普及大众。

如何发现雌黄可作为化妆品原料呢?这和雌黄的另一功效有关,那就是“校改”作用。古人最初记录写字用甲骨、竹简等,写错字或者需要修改的话,就用刀子刮去字迹,然后重写。纸被发明后,由于纸张非常珍贵,而且倘若一字有误,废掉整张纸太过浪费,若是划掉重写,有碍观瞻;用刀子刮字,容易伤纸;用粉涂抹,不易去掉墨迹。然而人们发现,用雌黄涂改,“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而且古代纸张偏黄色,雌黄涂改后接近原色,非常好用,于是就用雌黄进行校改文章或文字,到了后代又被用作化妆品了。

那么,成语“信口雌黄”是怎么来的呢?这和西晋名士王衍有关。王衍(年~年),字夷甫,出身于魏晋高门琅邪王氏,西晋末年重臣,当时玄学清谈领袖,著名书法家。王衍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永嘉三年(年),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王衍在当时位高权重,受人敬仰,其家族势力雄厚,其弟王澄、堂弟王敦都被任为军事重地刺史,被誉为“一世龙门”,是左右朝廷命运的风云人物,也是后来东晋时期王氏得以鼎立皇家“王与马共天下”的开拓者之一。

王衍不但家族显赫,位高权重,而且是古代著名美男子之一。《晋书·列传第十三·王衍传》有多处记载:“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兒!’”,又“顾恺之作画赞,亦称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世说新语·赏誉》中其堂兄王戎赞叹王衍:“太尉(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其弟王澄说哥哥“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可见,王衍天生俊秀,风姿清雅,为世所公认。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然而,王衍的人品却受人指摘,认为其空谈误国,明哲保身。诸如《晋书》记载,王衍大女儿嫁给贾南风外甥贾谧,小女儿王惠凤嫁给愍怀太子司马遹,在司马遹被贾南风诬陷的时候,王衍害怕牵连到自家,于是上表请求离婚。贾南风被杀后,有司弹劾王衍拿到休书后,并不给人说,而是藏起来,“志在苟免,无忠蹇之操”。“八王之乱”之时,王衍看到中原大乱,便让弟弟和堂弟分别任职荆州和青州刺史,“狡兔三窟”以求自保,因而遭到当时人们鄙视。

并且王衍虽然擅于清谈,可是如果观点有所不妥,随意更改,前后不一,如同用雌黄修改文字一样。晋代孙盛撰著的《晋阳秋》有记载:“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晋书·列传第十三·王衍传》记载:“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这就是后来“信口雌黄”成语的典故出处。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王衍虽然能言善辩,可是最后却死在“信口雌黄”上。《晋书》记载,永嘉五年(年),东海王司马越讨伐后赵石勒,死于军中,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认为这时战争频繁,惧怕祸患不敢担当,就推辞不就,秘不发丧,与众人奉司马越的棺椁还葬东海国,结果遭到后赵石勒痛击,王衍等被活捉。

王衍名望远扬,石勒非常敬重,就问西晋政事,王衍害怕被杀,就说西晋败亡责不在己,并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保,于是阿谀劝说石勒称帝。石勒大怒:“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然而不忍用兵器斩杀,便让人在夜晚推墙将王衍、司马范等压死。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王衍临死,顾左右而言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正因为王衍等清谈误国,司马氏兄弟相残,使得北方五胡乱华,西晋从此灭亡,司马氏五马渡江,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开辟东晋,从此造成南北割据。

以上就是成语“信口雌黄”的典故出处和含义所在,可叹王衍出身名门,身居高位;风姿清雅,神秀貌美;口若悬河,天花乱坠;明哲保身,逃责推罪,最后却没想到死在信口雌黄上!

/2/19榆木斋

主要参考文献:

《世说新语·赏誉》南朝(宋)刘义庆

《晋书·列传第十三·王衍传》唐房玄龄等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代王实甫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语信口雌黄出自古代一位美男子,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