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宋朝又叫重午节、天中节。
端午节是一个具有符合意义的节日。古人的节日其实不外乎两种功能,第一种是纪念、祭祀某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第二种是驱除瘟疫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而端午节恰恰是这两种功能的集合体。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为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听到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所灭的时候,悲愤交加投汨罗江而死。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悲剧英雄,后世的人们,就有了龙舟竞渡和包粽子这样的习俗。
其实,端午节最重要的文化意义是驱瘟辟邪。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为五月万物生长,一些蛇虫鸟兽大量活动,一些传染病也开始大量出现,因此,端午节的很多民俗活动,比如家家户户要悬挂艾草,男人要喝雄黄酒,女人要在手臂上缠上用五彩丝线编织而成的百索,女孩子们先是要用兰草泡的水洗澡,出门还要戴上石榴花等,都是为了驱灾辟邪保佑平安。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因此,在古代每个朝代的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含义。
那么,在文化最为发达、经济最为富庶的宋朝,他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让我们跟着几位词人,穿越历史走进宋朝,与宋朝人一起过端午。
端午节的这一天,南宋的京城临安。男孩子们都去看龙舟竞渡去了,而在一个温馨的闺房之内,一个女孩正在用五彩丝线编织着百索,她要戴在自己的手臂上,因为这是宋朝的传统习俗。
而百索这个东西,并非在宋朝出现,早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用五彩丝线编成百索,挂在自己家的门上,以驱除瘟疫和灾祸。但在宋朝,百索有了更深的文化含义,它已经与爱情与思念结合在一起,如同送给爱人香囊和同心锁一样,蕴含了对锁住爱情的美好期盼。
宋朝一个不大出名的词人,就写了一首词,词的名字叫《点绛唇.百索》:
纤手工夫,采丝五色交相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
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凭谁信。玉肌宽尽。却系心儿紧。
少女用纤纤玉手编织成五彩的百索,百索下面还挂着同心结,同心结上绣着一对幸福的鸳鸯。
她把百索缠在雪白的手腕上,纵然可以驱除百病,但自己从此再也逃不开相思了。因为思念,自己都瘦了,百索有些大了,但却紧紧地拴住了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沉浸在爱情的幻想中的少女,在端午节这一天,她编成了有同心结和鸳鸯像的百索,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想驱除疾病和瘟疫,但却永远无法摆脱相思了。
端午节除了女孩子的相思,其实还有更多更热闹的世俗生活。
早上的时候,人们早已经将艾草扎成老虎的形状,挂在门上。如果要出门的话,那就戴上用艾草编织的帽子,女人们大概不喜欢艾草的帽子,那就戴上用清香四溢的石榴花编成的帽子,在人流如织的街道上风摆杨柳地万千风情。
端午节的这一天,女孩子们还要有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沐浴。她们会用艾草、兰草等煮成的热水洗澡,以驱除瘟疫,也为了芳香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快到中午了,杭州的人家都在准备午饭了。无论贫穷还是富贵的人家,这顿饭必须有满满的仪式感。在端午节的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固定的节目之外,杭州人是必须要吃“五黄”和“十二红”饭的。凡是拥有明亮的黄色和鲜红的颜色的食品,在这一天都是人们的宠儿:黄色的枇杷,鲜香的雄黄酒,红的发亮红烧肉、油爆虾,红心的咸鸭蛋等,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顿端午宴结束以后,大家还有好玩的节目。戴上艾草或石榴花编织的帽子,身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用于驱邪的灵符,牵着自己的马儿,到临安城的大街上走一走。因为,宋朝是不允许遛狗的,他们更喜欢遛马。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男孩子们早已经按捺不住了,他们也许是参加龙舟竞渡的参赛选手,也许是早已经盼着这一年一度大戏的观众。因为,在宋朝,龙舟竞渡早已经成为全民的狂欢节。
著名词人黄裳就为我们展现了端午节这一天,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
黄裳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属于绝世高手,金庸说黄裳本来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内外兼修,自学成一位绝世高手,后把毕生绝学著成武学秘籍《九阴真经》。
但事实上,黄裳不是什么绝世的武学宗师,他是宋朝的状元,是著名的词人。他在端午节这一天,也兴致勃勃地观赏了一场宏大的龙舟竞渡的现场直播。他在《减字木兰花·竞渡》中写道: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参加比赛的龙舟上红旗飘飘,藏在绿杨深处引而不发,突然,如同春雷一般的鼓声响起,一条条龙舟劈波斩浪,一下子就从烟涛渺茫的终点,打了个回头,向近处快速驶来。
两边岸上的观众欢声雷动。获得冠军的参赛队员,阔步走向金碧辉煌的领奖台,从太守那里领回锦标,把它放在龙舟那昂起的龙头的嘴里,这个时刻,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荣耀。
这就是宋朝端午节美丽的一天。有温文尔雅的编百索,有“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思念,有大街上带着石榴花风姿绰约的少女,有五黄饭和十二红饭的清香,有牵着马儿在街上漫步的悠闲,更有龙舟竞渡的激烈与雄壮。
这是有动有静的生活。
而有动有静,动静皆宜,或许,这就是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