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折射出中国早期工笔画的源流,其造型、构图、色彩以及历经沧桑的风骨,无不对当今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5月11日,“丝路怀古——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历年壁画临摹项目成果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北区)艺术与文献馆开幕,幅临摹壁画作品悉数亮相。
此次临摹涉及新疆和田、吐鲁番、甘肃敦煌等9个石窟寺壁画遗迹,完全遵照“现状临摹”的定规,临摹所用的材质大部分是就地取材,对于原作中有自然剥落的,临摹时也尽可能形成残破的质感,追求形似乃至神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在当今知识语境中,“丝绸之路”具有多重语义。它既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又是一个渗透着历史、记忆、交流、融合、冲突的文化空间概念。当下的中国,民族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承载“一带一路”主要地理空间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历史、和平、合作、包容、互信、融合、命运共同体等诸多语意,因此对丝绸之路艺术资源的再发掘,建构其在当代艺术史话语中的“文化互通”价值,将为形塑当代中国的文化大视野提供重要力量。“今年正值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我们准备将五年来对壁画研究临摹的重要成果整体捐献给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个以文献展形式呈现的展览,着重以古丝绸之路壁画资源为中心,以中外文化艺术互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为导向,旨在建构丝绸之路壁画的新价值和新范式。展览中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张图片,对于我们的壁画研究、工作经历记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在展览前言中写到。在他看来,“临摹本身也是艺术,它不仅保留着临摹者的天然情感与主体意识,也体现着临摹者的艺术修为与思想温度。”
临摹现场据悉,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围绕“一带一路”科研规划,已经开展了5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艺术考察调研、学术研究、临摹梳理等工作。年8月,画院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等研究机构展开围绕“敦煌美术学”的共同合作。年度承办了《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培训的40名学员均为国内各大院校、文博、画院等机构的专业人士,在社会及业界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壁画临摹及推广项目”于年7月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启动,实地进入九个石窟寺,完成了对相关壁画的考察与临摹。至年,画院对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新疆和田、焉耆等地区的壁画遗迹进行了整理性临摹。
《莫高窟窟药师七佛》xcm此次展览以文献展形式呈现,着重以古丝绸之路壁画资源为中心,以中外文化艺术互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为导向,旨在建构丝绸之路壁画的新价值和新范式。在展厅一层的“流金丝路”展区,侧重呈现甘肃省境内的石窟遗存,著名的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内精美壁画的临摹作品;而“丝路梵像”展区则主要呈现广袤新疆,库车、吐鲁番、和田等地的壁画临摹之作。
《库木吐喇21窟天人》80xcm
《克孜尔石窟窟金翅鸟》x68cm
《阿艾石窟药师佛》xcm展厅二层的“北国遗珍”展区,将散落在陕西、山西以及内蒙古、河北等地寺观、墓室内的壁画遗存做临摹集纳呈现。
《玛扎伯哈石窟1窟鹿野苑初转法轮》x80cm年中日合拍片《敦煌》中,曾展示了昔年的画师工匠如何从当地矿物材质中提炼制取颜料的桥段。此次“丝路怀古——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历年壁画临摹项目成果展”现场,也根据化学物分类法一并展现了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非颜料物质三种类型。比如无机颜料中的红色有朱砂、铅丹、雄黄、绛矾。黄色有雌黄、密陀僧。绿色有石绿、铜绿。蓝色有青金石、群青、蓝铜矿。此外,壁画、彩塑上还应用了金箔、金粉。除了依照史书记载“还原”颜料,当代艺术家们用以临摹作画的工具,毛笔和特制的排刷也令参观者纷纷驻足拍摄。
临摹工作还原复原场景值得一提还有,在展厅一隅还形象地还原了艺术家们在当地临摹的工作现场:一台小木桌上摆放着正在绘制的泥板,一旁有矿物颜料、刻刀、剪刀等用具。特别的,为了保护这些石壁上“脆弱”的千年遗铎,石窟内不允许搭接电线,画师在观摩局部细节时要用专门的柔光灯带式手电照亮。而一件壁画的临摹往往需要一两个月之久,临摹者需要静下心来比较颜色,测量尺寸,钻研古人绘制时手法的层次和顺序。历史上,不少壁画在“毁佛”运动或者后世偷盗中被损毁,同时由于当地自然风化严重,某种意义而言,艺术家们的临摹也是在同大自然抢时间,并如实呈现当下的作品真实情状。
临摹工具
矿物颜料展示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于量、单宏、王菽一、韩茂远共同策划实施。执行策展人之一单宏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此次临摹,完全遵照“现状临摹”的定规,“临摹所用的材质大部分都是泥板——每张壁画的地仗层(又叫基础层)用到的土壤、砂子,麻刀、桔梗都是在当地就地取材。用水和好后,截成见方的泥板,一块泥板往往就有十几斤重,艺术家们自己背着沉重的泥板进入石窟临摹作画。由于工作量太大,一些大型作品往往是数名艺术家分工协作完成,展览时再组合为完整的作品。”
《莫高窟3窟千手观音》xcm工笔画院的画师叶紫年独立创作了《千手千眼观音像》。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由于疫情影响,我们这批画师是在校区临摹的,原画位于新疆达玛沟佛寺遗址。我们首先去到现场观察拍摄原作的风貌和肌理,回到北京再根据高清图像现场临摹。原作中有自然的剥落,我们要用刻刀和自制的工具在泥板上打磨,以形成残破的立体质感。‘现状临摹’虽然无法做到百分之百一样,但在质感、气质上要尽可能追求形似乃至神似。”
《达玛沟佛寺遗址毗沙门天》60x90cm
《达玛沟佛寺遗址毗沙门天》60x90cm(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