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中都蕴藏着古人养生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端午习俗的中医养生。
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而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
中医认为,端午节后,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
《本草经疏》记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粽子虽然味美但不宜多食,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哟。另外,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人,老人和儿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粽子。插艾叶
插艾叶
谚语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多是为了避邪。
其实,艾草也是中医常用的中草药,其性温,具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草加工制成的艾绒、艾条等均应用于中医临床,其对于实寒性的胃痛、腹痛均有良好的效果;经常痛经的女孩可用艾柱灸肚脐下关元、中极等穴,也可有效缓解症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情加重;
同样地,因其性温善行,热证、出血、孕妇及皮肤病患者则不宜艾灸。
饮雄*酒
俗话说“饮了雄*酒,百病都远走”。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
而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端午喝雄*酒是老习俗,认为可以“驱妖避邪”,但实际上雄*酒是由雄*研制成粉末,再用白酒或*酒泡制而成,,雄*酒中含有硫化砷,不宜多饮。此外,雄*酒加热后会产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砒霜”,有剧毒。如果端午期间想喝药酒,可以用五加酒来代替。五加酒就是用中药“五加皮”经白酒或*酒泡制而成,可以滋补肝肾、壮筋骨,起到真正的养生作用。挂香囊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艾叶、肉桂、白芷、丁香、薄荷、山萘、冰片等。
这几味中药可以组成各种不同功效的药方,混合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中医认为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解郁、通窍镇惊、驱毒杀虫的功效。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绿色环保的“空气净化器”。
戴五彩绳
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
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故称。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有多种说法,如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赛龙舟是一项全身性有氧运动,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长期进行这项运动可使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得以改善。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沿岸风景开阔心胸,恰好适应夏季养生的需要。端午四要点
1、适量运动。过端午节,体育娱乐活动无疑是重要内容,龙舟竞渡的盛况、水中抢鸭的野趣、远足登山的壮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热天也需要运动。
虽然不必有“夏练三伏”的强度,但适度动一动,出出汗,对机体是大有好处的。
01
2、驱除邪毒。端午节在芒种和夏至之间,此时天气由暖而热,万物生长,枝叶繁茂,同时,蚊虫、苍蝇、疫气等也大量孳生。
所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3、心要清净。夏日多湿多热,阳气也足。此时,神宜安,心宜静。心底清凉,没有过多杂念,行为就会不急不躁。
宜夜卧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时间,以充沛精力,增强体力。饮食要清淡。
4、善于防暑。夏季气温高,炎热难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怕热,也不要过分怕晒。
如果热天总呆在凉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统”就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反而不利于健康。
端午每一个习俗都印证着古人的智慧,它来源于生活也回归到生活,时刻提醒着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拥有养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