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即将到来。在这天,人们有包粽子、洗药浴、插艾草、挂香囊、喝*酒、点雄*等习俗,代代相传。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农历五月是一年中阳气盛、湿热重的时节。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加上蚊虫苍蝇滋生,瘟疫也容易流行。
因此从现代的角度看,端午节的好多习俗,既是传统文化,更是人们养生防病的有效措施~
01
食粽子
提到端午,就不能不重点聊一聊端午的主角——粽子。端午时节,气候特点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
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适量食用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
而苇叶等材料都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苇叶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蒸煮,粽叶内的有效成分可与内馅部分的营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增强粽子的补益作用。
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等功效,而火腿、鸭蛋*、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但是,糯米不易消化,并且是高升糖指数食物,肠胃不好的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老人小孩都不宜多食。
02
插艾草
民间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因此,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有插艾草的习俗,据说艾草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
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03
佩香囊
农历五月又称“五毒月”,是全年病邪较盛的时候。尤其端午过后,天气渐热,蒸腾雨湿,毒虫病菌繁殖迅速,人易患流行疾病。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以芳香祛湿化浊。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防病邪的方法。端午香囊一般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
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具有开窍醒神、化湿扶正、辟秽驱虫等作用。
04
喝*酒
古语云:端午饮*酒,病魔都远走。*酒能压邪祛五毒、祛湿气健脾胃、扶正固本,还可以帮助粽子消化。
特别是气虚血虚、运行不畅的人,可以在这个时节里小饮*酒,来打开身体的通路。在温酒壶中倒入热水,取温酒器,倒入半杯*酒,把温酒器置入壶中,烫3分钟,酒会开始温热。取出酒杯,一口口喝下去,暖胃暖心。
喝*酒的习俗背后其实是简单的中医道理。女性因为特殊的体质原因,以及怀孕生子,相比男人更容易在身体里产生瘀滞,容易气血周行不畅,所以喝点*酒正好可以通经活络,补充气血。
05
洗药浴
端午节,又名“浴兰节”。苏轼有言“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讲的就是端午节的药浴文化。
端午节的药浴一般采用泡澡或足浴的方式,选用芳香化湿的中药材熬成汤液,将汤液倒入浴水后再行药浴,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充分吸收,输送全身经络。
具体药浴用药,应由医生具体辨证后开具。如艾叶,辛香苦燥,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可用治湿疹、阴痒、疥癣等皮肤瘙痒。
但应注意洗药浴时间不可过长;血压过高,皮肤有伤口的,或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不建议选择药浴。
06
点雄*
古语曾说:“饮了雄*酒,病魔都远走。”
雄*是一味可以解毒杀虫的中药,雄*酒,是将雄*掺在酒里后制成。
因此,不少地方有端午节,长辈给孩子点雄*的习俗,用雄*酒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肚脐、手腕和脚腕等处抹上雄*,有的长辈还会在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一来借雄*以驱毒,二来也是借猛虎以镇邪。
一年一端午
一岁一安康
最后愿大家
端午安康、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