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地腊、天中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因此自古至今,我国一直流传着,端午节祈福求安康的习俗。
如今端午将至,这些老传统千万不要忘记!
四禁忌
1忌下水
关于端午节忌下水,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端午是祭祀屈原的节日。
爱国诗人,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
后人感其忠烈,爱其才华,慕其节操,遂定农历5月5日这天为端午节以作纪念。
二说,端午节祭拜龙祖的节日。
传统文化认为,端午正是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的时候,寓意“飞龙在天”。
所以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制作龙舟,表达对龙的敬畏。
在许多地方,端午这日还要祭祀忠臣伍子胥、孝女曹娥等,更有祭奠“溺死*”的说法。
俗话说:“不怕七月半的‘*’,最怕端午节的水。”
人们认为,端午节下水容易冲撞“邪祟”,因此列为禁忌。
2忌出门
相传,五月初五是毒月毒日。
这天,五毒虫会全部出动。
五毒虫指的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这五种生物喜阴喜潮,携带大量致病菌。
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病。
人们为了驱赶五毒虫,于是在大门或窗户上挂上艾蒿和菖蒲,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因此,具有提神醒脑、驱虫防病的作用。
菖蒲的叶片形状似剑,人们将其悬挂在门上。
民间有端午节闭门不出,“菖蒲作剑,悬以辟邪”的说法。
未满周岁的婴儿,要藏在家中,古人称为“躲午”。
3忌动迁
根据《风俗通》所载,我国民间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说法。
老一辈人讲究,盖屋、搬迁,都要选择良辰吉日。
这是因为,一家之中,住有土地神、天地神。
如果不巧在恶日惊动了“神煞”,可能对家人不利。
4忌食生冷
《伤寒论》中讲:“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
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
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
内里虚弱,不适合食用生冷食物。
尤其是糯米制成的粽子,冷吃不易克化,千万加热后食用。
《礼记》有言:“仲夏之月,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
五月湿热加重,易湿热内积、心火重。
小肠积热,还会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大便秘结。
古人在五月会少杀生、多吃素,以积善德。
三要做
1要挂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前后,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堂,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或佩戴、焚烧艾草驱瘴,以招纳百福。
2要带香囊
端午节,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囊,取其芬芳,有助于驱蚊祛瘟,有祈顺遂平安,吉祥安康之意。
香囊随身,更是祈求一整年,健康平安,庇佑护体。
3要喝雄*酒
《本草纲目》里记载:少量服用雄*可以泻内毒,外敷有杀菌镇痛的功效。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五日是“恶日”“毒日”,此时蛇虫繁殖,疾病瘟疫横行。
而在端午节前后喝雄*酒,则可以达到消毒防病,虫豸不叮的效果。
不能饮酒的小孩,大人会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酒。
端午将至,注意好这些禁忌习俗,祝你日日顺遂,年年安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