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于国人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
佩香囊,吃粽子,
龙舟竞技,
艾蒲悬门户,
雄*兑酒饮,
都让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延续着它最初的烟火气息和文化渊源。
亦让端午从节日变成了一种情怀。
端午源起
端午习俗源自夏朝的天象崇拜,由上古的神龙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正值仲夏时节,正南中天苍龙七宿飞升,正是《易经·乾卦》中第五爻“飞龙在天”之势。因而端午日,龙星“得中”又“正”,是曰“龙飞天”之日,乃大吉大利之象。因而龙图腾,及龙舟文化两千年来始终贯穿着端午习俗的传承历史中。
如今,端午、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亦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的仪式感大多来自华夏上古巫文化的承袭,然而端午的民间习俗,则大多来自古人驱邪禳灾的需求。
虽说于天象,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然而于民生它却属恶月恶日。
农历的五月,湿热难耐,既有蚊虫出没,又易于滋生细菌,在医疗水平落后的古代,实属疾病多发的时节。因此古人视农历五月为恶月,然而随着屈原投身汨罗江,五月初五也被人们视为不吉祥的日子,于是便有了,恶月恶日之说。因此某些地方甚至认为端午这一天不宜生孩子。
所以为了驱邪避灾,人们便在这一天采集艾草,烧汤沐浴,佩戴香囊,喝雄*酒,贴五毒贴,如此种种,都是为了避邪驱毒,祈祷健康。《荆楚岁时记》便有记载:“采药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端午传说
而如今因为伍子胥和屈原的传说,使得端午节多了几分人文气息。
春秋时期,伍子胥是吴王夫差的辅臣,曾带领吴国*队击败越国,并建议吴王将越国一举消灭。无奈吴王听信谗言,接受了越王勾践的投降,并赐死伍子胥。伍子胥自刎前说:越国必将灭吴。闻言,盛怒的夫差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江中,这日正是五月初五。
屈原则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屈原不但文采斐然,还满怀报国之志,无奈却生不逢时。其时,楚国内有奸佞,外有强敌,在重重矛盾中,楚国国力江河日下。屈原立志革新,却遭奸人诬陷,屡遭排挤流放。流亡途中,听闻楚国战败。屈原将忧心化文采,留下千古名篇后,便投江殉国。而此日,亦是五月初五。
端午习俗
那么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看下来你就知道咯。
挂香包
闽都的端午的旧俗,便是大人小孩都会以五彩丝线绕臂,称“长命缕”或叫“续命缕”,传说可延年辟邪,还可驱避虫蛇。后来便渐渐发展为五彩挂粽,悬在小孩子的腰间,其间添加了茱萸、雄*、冰片等中药,具有避瘟防病,驱虫辟邪的效果。
悬艾蒲
湿热的仲夏五月,蚊虫细菌滋生,使人容易生病。因此人们便将艾草和菖蒲悬挂在门户上,以驱邪祟,避毒虫。《荆楚岁时记》有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食粽子
粽子,最久远的时候是用于祭祀先祖的贡品。当他传入北方后,人们尝试用黍米来熬制,称“角黍”,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南北口味的不同,如今的粽子形成了北甜南咸之分。
塞龙舟
龙舟,在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据传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人们就可以熟练地应用木浆舟航行了,因而在春秋之前,百越地区的人们就因龙图腾的崇拜,而在端午这日进行龙舟竞渡的部落图腾祭祀了。这便是如今赛龙舟的前身。
洗药汤
所谓的洗药汤,便是泡草药水,古籍的记载更雅致,称“木兰汤”。据传端午这日是一年中草木药性最强的一日,因此端午这日,遍地皆是草药,《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因此这日人们便取佩兰和其他草药,煎水沐浴,洗去晦气,驱邪祛病,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