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说到端午节,我的脑海就会浮现出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戴五彩绳等相关习俗文化。
小时候,端午前两天,母亲大人就会准备好粽叶以及粽子的馅,馅的种类多样,有豆沙的、瘦肉的、蛋*的、蜜枣的,而且,还有一个小粽子。
这个小粽子寓意很好,通常包在其中一个粽子里,端午谁吃到,就预示谁在这一年运气较好,吃个粽子犹如开盲盒,往往是小朋友的最爱。
除了吃粽子,收五彩绳也是一大乐事,近两年内谁家有娶新媳妇的,就会准备好五彩绳,等到端午节,母亲大人就指导我们去拜访,新媳妇就给小朋友发五彩绳,寓意平安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还要挂艾草,家里凡是有门窗的地方,都要挂,艾草有独特的香草味,话说可以防虫辟邪,是端午必做的一件事之一。
小时候的端午节,印象很深刻,节日氛围特别浓厚,生活充满仪式感,是值得怀念的。当然,端午作为我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文化的由来是源远流长的。
至于端午起源于何时,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据说上古时期,人们设定这个节日,是为了祭祀龙祖,也有夏季驱离瘟神之意,当然,还有说纪念伍子胥、曹娥以及介子推等。
直到战国时期,公元前年的端午这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秦*攻破楚国后,悲愤欲绝,含恨写下《怀沙》,就抱着石头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后,当地老百姓闻讯赶来,他们纷纷划船搜救,一直划到洞庭湖,却依然不见屈原尸首,洞庭湖面上,都是搜救的船只,为了寄托哀思,后来逐渐发展成赛龙舟的习俗。
打捞天气不好,阴雨绵绵,也阻止不了老百姓捞救的步伐。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往江里倒一坛雄*酒,从此,喝雄*酒也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还有往江河里投米团,希望水里蛟龙水怪吃了米团就可以放过屈原尸体,后来逐渐的演变成用粽叶包饭,缠丝盘紧,最终发展为粽子,因此,吃粽子也成为端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也由此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这一天,人们追先怀古,饱含家国情怀,通过吃粽子、喝雄*酒、赛龙舟等形式,传承着绵延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