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端午节的纪念活动、传统习俗也比较多,今天小佛就分三个方面给大家讲一讲。
辟邪习俗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每年端午节一大早老妈就去树林里、池塘边、竹林旁寻找各种草药,我妈总是说:端午的草草都是药,猪草都要多割一背篓。采摘回来的菖蒲、艾草等用绳捆好挂在堂屋门口,做辟邪之用。其实在家门口挂菖蒲、艾草的习俗由来已久,南朝梁宗懔在自己的作品《荆楚岁时记》写道:“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也有相关记载,说人们把艾草扎成人形,钉在门上义阻止毒物进入家中:“钉艾人于门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习俗呢?大抵是因为五月时节已入夏日,蛇虫鼠蚁活动日渐频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以至于百事禁忌多,所以端午的各种辟邪习俗都是围绕这些进行。前面提到的挂艾草、挂菖蒲的习俗是因为民间认为艾草和菖蒲有驱虫的作用。民谚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蛇虫归地府。”
不少地方还有喝雄*酒的习惯,说喝雄*酒可以去毒(看过赵雅芝版本《白蛇传》的朋友们一定对许仙要白素贞喝雄*酒,最后白素贞变成蛇形吓死许仙的情节记忆深刻吧)。在小佛的老家,有一些药店会在端午节赠送雄*,不过不为喝雄*酒是用于洒在房前屋后驱赶蛇类所用。
饮食习俗
说起吃,大家一定兴趣浓厚。端午节流传最广的食物当属粽子,早在西晋周处编的《风土记》中就有对端午吃粽子的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粽桶,一名角黍,一名粽”。随着时间的发展,粽子的品种越来越多,什么红豆腊肉粽、蛋*粽、八宝粽,种类纷繁,小佛是四川人,最喜欢吃红豆腊肉粽,最好是里面放了花椒,味道贼好。据说端午吃粽子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续齐谐记》中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对此非常的哀伤,于是每到屈原投江的日子便“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
除去吃粽子,不少地方还有吃咸鸭蛋、皮蛋的习惯,两种蛋都是由鲜蛋通过特殊工艺腌制而成的,不可多吃哦。
当然,中国酒文化发达,每逢节日必饮酒,而端午节的酒也是有讲究的,除去上文提到的饮雄*酒,不少地方也有喝菖蒲酒的习惯,《道德经》说菖蒲是“水草之精灵,神仙之药草”。《千金要方》说菖蒲“久服耳目聪明,益志不忘”。《神仙传》更是载有说长期食用菖蒲会觉得身体变轻,人变的更加聪明,寿命也会有所增加,“咸阳王典食菖蒲得长生;安期生采一寸九节菖蒲服,仙去”。
活动助兴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有特色的民俗习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娱乐活动,(但是小佛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赛龙舟,可怜),不过举办的地方大多数靠近江河湖泊。《旧唐书》记载,唐代端午时节江南就有赛龙舟的习俗,并且速度快的获胜。端午节大家齐聚水边,人们敲锣打鼓助兴,龙舟在水面上穿梭,岸边的人有些会放一些鸭子,让龙舟争抢为乐。不过小佛问了洪湖的一个同事,他说老家已经没有这样的活动了。
小佛采访了自己各地的朋友,各地的风俗还是有差别的。
青海湟中:戴香包、插杨柳、回娘家;
广东潮汕: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祭祖;
江西宜春:撒雄*、挂艾草、菖蒲、包粽子、包糖糕、回娘家、煮茶叶蛋、划龙舟;
湖南长沙: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
四川什邡:吃粽子、吃盐蛋、吃皮蛋、挂菖蒲和艾草;
云南昆明:吃粽子(特别叮嘱是甜粽子)、吃咸鸭蛋、吃花生、煮大蒜、煮菱角、挂艾叶、煮芽豆;
吉林延吉:吃粽子、煮鸡蛋、挂艾草、打河水洗脸、个别勤快的还会看日出;
河南漯河:早上太阳沒有出來的时候要去折五样树枝、煮鸡蛋、煮大蒜,吃粽子、吃炸糖糕;
山西太原:吃粽子、扎五毒、喝雄*酒;
甘肃白银:戴五彩绳、插杨柳、戴香包;
不知道大家老家保留了哪些风俗习惯?说一说让小佛也见一下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