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谈谈南京端午习俗的前世今生,一首诗端午
TUhjnbcbe - 2023/6/23 21:14:00

一、南京端午节习俗的变迁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原本是一个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我国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不一,影响面较广的主要有远古祭龙说、辟邪除瘟说等。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原属吴地,南京端午习俗一直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借助远古的祭奠节日,改祭“伍子胥”,给这种祭日一个更加具体的内涵。

后来,又随着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时代变迁、人口迁徙和地域文化交流等,也不知道从什么时期,纪念的对象又从“伍子胥”改为了“屈原”,或者说之前有这种纪念形式,但是对象还不是太明确。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纪念对象从“伍子胥”换成“屈原”那么自然。

从历史上来看,纪念“伍子胥”很快就这么消失了,而纪念“屈原”却流传至今,而且今后还要永远流传下去,你要知道伍子胥时期只比屈原时期早年,屈原时期据现在大约年,对,大家应该明白其中的缘故了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节习俗形式与内容得到不断丰富的发展。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南北朝(年—年),所以南朝距今已经超过年了,可见我们南京端午节习俗纪念屈原至少也有年。

东吴末、西晋初期尝居南京的周处,还在《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进角黍。端初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粘米,以栗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煮肥龟极烂去骨加盐豉。蓼,名裺龟粘米,一名粽,一曰角黍。”

西晋距今大概年,但是这儿的记载只说已有端午节,并没有明示纪念屈原,考虑到西晋初期和南北朝相距不过百年,估计这时期还是纪念屈原的。

从以上记载,古代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裹粽煮食,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吃粽子。

二、南京从前的端午习俗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又大大丰富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宋代南京文人张孝祥的《点绛唇》词咏,描述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萱草榴花,画堂永昼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南京有首关于端午节的民谣:“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古代我们南京的端午习俗主要有:

(一)前一天包粽子

老南京包粽子是必须的,另外在吃粽子锅里还要放上煮出来的鸡蛋,这种吃法叫“压顶”,可以整个夏天不生疮。粽子是包的是糯米,以前又没有高压锅,当天煮,早上来不及吃,一般都在前一天就煮好。

(二)天亮插艾驱邪,挂“蒲剑”斩妖

刚起床,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要插一把艾草和草蒲。艾草能避开各种邪气,“蒲剑”是“斩妖剑”。当然也有人家前一天就已经挂在门外了。

(三)上午挂“艾虎”画符

所谓“艾虎”,有“蛋壳艾虎”、“蒜艾虎”和“麦秸艾虎”之分,就是用相应的物件做成虎形,用于辟邪挡灾。有的人家艾虎就是“老虎肚兜”,家里有婴儿的就给他们系上“老虎肚兜”,也算保平安吧,甚至可以给孩子挂个香荷包。

(四)正午晒端午烧大蒜

正午时晒端午,体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阳下晒一会,据说也能赶走邪气,治病。

午饭时,每家都要把整头的大蒜放在锅膛里烧熟给孩子吃,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这个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五)傍晚喝雄*酒看龙舟赛

做完各项免灾事宜后,全家在一起喝雄*酒,并把杯底沉淀的雄*和成糊状,涂抹在孩子的鼻孔、耳眼和肛门外,目的在于灭害防病。

最后一项节目就是划龙舟,看龙舟大赛,一般都是全家一起饭后赶往夫子庙秦淮河。

三、现在的南京端午节习俗

现在的南京端午节习俗,因为历史原因,老南京人已经不多了,也许在老城南的墙根下还有几户。

但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对祖先的怀念依旧不变。文化习俗只会不断发现光大,而不会消失,有的繁琐的习俗比如挂艾虎这些东西,好多新南京人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消失了。随着科学的发展,比如吃大蒜喝雄*酒也就自然消失了,但是人们依旧保留了吃粽子,挂艾草,现在家家户户日子过得好了,还流行吃“五红”——西瓜、*鳝、苋菜、烤鸭和红油咸鸭蛋,当然各家”五红“理解也有不同,随便搞几样红色的代替也行,时代变了,大家思想观念也变了,但是不变的永远是对祖先的怀念和一颗爱国的心。

端午忆屈原

您是一支如椽巨笔,

从诗经到楚辞,

打破字数的束缚,

让我们的行文写作随意飘洒,

如龙舟竞渡百花齐放,

留下无数华丽文章。

您是一首优美乐曲,

从九歌到离骚,

不是因为文章的韵味,

而是因为立意的高远,

如连绵不断的汨罗江水,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您是一株高洁香草,

从坚贞到不屈,

前路崎岖漫长,

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如我们腰间悬挂的香囊一样,

无惧灾难充满芳香。

您是一泓清泉,

从独醒到到独清,

您那人生最后的勇敢一跳,

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如千百年我们餐桌上的粽子,

令人回味终生难忘。

,#屈原#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南京端午习俗的前世今生,一首诗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