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六一粽情端午6月1日,一场以“快乐六一、粽情端午”为主题的节日庆祝活动,在邵东市廉桥镇太阳村火热进行。精心准备好糯米、粽叶等食材,村里擅长包粽子的大人们耐心示范:“在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放入糯米,拿筷子捅实,再将多出来的粽叶向自己的方向弯下去,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就可以了。”只见她们手拿粽叶,捋粽叶、做漏斗状、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孩子们认真地学习,村里的志愿者们在一旁指导帮忙、巧手翻飞,各式各样的粽子便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知道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吗?”太阳村支书熊寿宏一边帮着包粽子一边向参加的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激励小朋友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引导孩子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辛苦付出。“今天真的很开心,不仅包了粽子,叔叔还给我们讲故事呢。”活动现场,和奶奶一块来参加活动的小娟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本次活动中包的粽子在活动结束后,由志愿者送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手中,为他们送上“六一”的欢乐、端午的祝福。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了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二、吃粽子
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三、挂香包
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四、系五彩绳
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五、悬挂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六、吃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这五毒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酒。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着一定的辟邪色彩,从科学的角度看,吃鸭蛋是为了养生祛暑。
七、喝雄*酒
喝雄*酒据说可以驱避五毒,饮蒲酒、雄*酒的习俗流传已久,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从卫生角度来看,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酒也颇有益。
供稿:尹璨编辑:*洁二审:刘丽君三审:罗婵娟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