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半月谈丨城市韧性,修炼刚刚开始
TUhjnbcbe - 2023/5/13 19:00:00

城市韧性,修炼刚刚开始

半月谈记者董小红赵旭田晨旭郑钧天

走出纸上谈兵,付诸实战行动。半月谈记者在北京、成都、上海等多个大城市调研发现,韧性城市的理念开始浸入人心,一系列有效探索也在积极推进中。

7月12日中午,北京智慧水务发展研究院技术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核实水位情况,并架设应急单兵设备,回传两地实况,为防汛工作提供一手图像信息

韧性城市试水,先试“水性”

在防水灾防洪灾方面,不少城市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北京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刘洪伟介绍,今年北京汛期降水偏多,为此市里专门提前强化了水工程调度:按照“流域单元、超前准备、系统安排、固守底线”的原则,充分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组合拳”作用,将工作准备落实在洪水来临之前。

在成都市城管委道桥监管中心的监控大厅里,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成都17座重点监控桥梁的桥下水位,正常水位显示为绿色,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大屏幕上会即刻亮*灯警示。

成都市城管委道桥监管中心维护管理科科长冯旭介绍,每座桥梁的预警水位和保障水位,都是根据之前历史经验及各自实际情况设定的,监测系统24小时“放哨”,还能实时监测每座桥梁下的水位曲线动态变化。如果出现警示提醒,他们就会立刻通知24小时值守的防汛抢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险。

除了对重点薄弱的桥梁等重点位置进行监控,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增加城市韧性,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城市积水快速发现处理机制。

北京排水集团副总经理张荣兵告诉记者,为做好今年防汛工作,集团在北京中心城区个易积水点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同时结合AI识别技术,对积水情况进行实时识别。“一旦发现积水严重情况,系统将自动弹窗报警。我们还安排了组巡查组,巡查组可快速到达积水点,并利用先进技术对雨水篦子进行定位,及时进行处置。”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绿化休闲广场,雨污混接改造能从根源消除积水点,原有不透水的道路、广场也改造为透水铺装路面。小雨时雨水经过透水铺装直接下渗,不形成径流;大雨时,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形成径流后排入周边排水沟……如今,在上海,一个个“口袋公园”将透水环形跑道、人工表流湿地、生态停车位等集合起来,形成一套微型“水治理”循环系统,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城市排涝能力。

而成都不仅实现从专项治理到综合治理、局部治理到流域治理的转变,还依水融合文旅生态,做好生态价值的转化文章。

“我们坚持以‘宜居’为主线,把绿道全线贯通,并增设新的栏杆和亲水平台,不仅改善了环境,提升了整个城市的防洪功能,还让河边成为市民悠闲亲水的好去处。”成都市武侯区“宜居水岸”项目负责人钟俊介绍,为实现“治水清水”,他们采取了河道改造、生态绿化、景观节点、水环境治理、绿道修建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

“水性”之外,全方位炼韧性

包括特大暴雨在内的极端天气是城市最常遇到也是对城市发展危害较为严重的灾害类型。对此,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丽水、常德等28个城市被列为试点城市。《通知》指出,到年,试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常德市和丽水市作为试点城市,在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与经验。常德市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了土壤优先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库建设,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环保项目石门雄*矿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城市的生态韧性。

丽水市建成避灾安置场所个,总面积38万平方米,可容纳15余万人,乡镇(街道)避灾中心实现全覆盖,66%的村(社区)建有避灾安置点。全市已建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点)个,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丽水市的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城市防灾韧性大幅提升。

除了防灾韧性、设施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也是韧性城市的内功必修课。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经济新消费的市场机遇。为了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秩序,当年,成都市*府首次将“韧性城市”写进了*府工作报告。

年,成都完成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积极推进成都市疾控中心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能力提升等7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同时切实增强综合应急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为了不断提升城市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在城市运行平稳有序的前提下,成都坚持走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为了全方位淬炼城市韧性,提升应急能力,多个大城市还专门制定*策,强化制度设计。北京市发布《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年修订)》,修订后的预案特别明确对老、幼、病、残、孕等群体,以及学校、医院、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偏远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发布预警;上海将实行城市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制定风险管理清单;成都发布《成都市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办法》,举报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火领域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最高可奖励30万元。

多方联动“一盘棋”

当前,韧性城市建设正在试点探索中,还需要多方合力,突破一系列障碍。

——建管并重形成“一盘棋”。张荣兵等建议,要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需要打破传统多个部门“九龙治水”困境,统筹协调水务、园林绿地、道路、建筑与小区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落实韧性城市建设理念。

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介绍,近年来上海通过落实*府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通过整合接入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等领域22家单位,33个专题应用,初步实现了一网管全城,有效提高了城市的安全和韧性。“今后,上海还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上海对安全生产防台防汛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在城市日常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监测管理能力,多措并举,将上海建设成为生态韧性的城市。”

——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目前,多地在建设韧性城市展示馆,增强居民对韧性城市的感受度和获得感。业内人士呼吁,统筹*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让韧性城市理念逐步入心;同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形成*府引导、企业运作、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建设新模式,激发韧性城市建设全链条参与方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强化基层力量,打通社会韧性的“最后一公里”。成都于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解决“一个部门抓不了、多个部门抓不好”的社区治理难题,整合了与社区治理相关的40多个部门,统筹规划各类治理事项和资金,大大提升韧性城市的社会韧性。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年第9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月谈丨城市韧性,修炼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