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活陇上端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本吗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天水

五月五,过端午

文/王*红

看见青绿色芦苇叶时,就知道端午节近了。

没几日,天水的西关古街,就成了香包的天下。小孩子对香包的热情似乎从未改变,有多少琳琅满目、形状各异的香包摊点,就有多少攒动的人群。端午,也是绣娘展示指上功夫的契机。十二生肖惟妙惟肖,彩色花卉娇艳欲滴,大个的元宝包能当个靠枕,小巧的犹如拇指,可当钥匙、书包挂件,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女孩子对香包尤其喜欢。一方面源于自身的心灵手巧,她们的母亲或者奶奶也是会做香包的巧手。另一方面与她们敏感而独特的审美能力也有关。娇俏的女孩挑上心仪的香包后,挂在胸前,走几步,又低头看看。在母亲和旁人欣赏的眼光中得到肯定,不免欢呼雀跃一番,又钻进人群,继续寻找喜欢的彩线和手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脖颈上挂的、手臂上戴的、怀里抱的置办齐全,才恋恋不舍离开。

陪孩子挑选香包时,我总想起小时候,邻居张婆婆亲手做的山核桃。色彩鲜艳的小布块被裁剪得一样大,缝成月牙形,里面填满棉花和香料,用细密的针脚合口。然后固定中轴,让小棉包首尾连接,均匀分布,紧凑而圆润。最后加一个长长的穗子,精巧而美好的山核桃就做成了。张婆婆年龄大了,每年做不了几个山核桃,也不出售。如果能讨得一个,便是莫大的荣幸。挂在家中,看着喜庆,还仿佛沾上了张婆婆家福寿康宁的喜气。

五月五的重头戏还有包粽子。往年都是母亲提前买来上好的糯米、大枣,用水浸泡。芦苇叶和马莲可以去河边采摘,也可去市场上买。河边摘的叶子稍窄一点,包粽子时得多加一叶。在巧手主妇看来,叶子宽窄都不影响粽子形状。院子里摆好桌子、面盆、箩筐等,全家人一齐上阵。白白的米、红红的枣、青青的叶成为端午桌子上清爽动人的颜色。看着一盆盆堆起的粽子,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街坊邻居看见了,也会赶过来帮忙,欢声笑语中,青青的粽子码放得整整齐齐。母亲准备烧水了,孩子们就收拾好桌子,早早打开土蜂蜜罐,只等四角分明的热粽子出锅。

五月五是春节之后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照例,在外的姊妹们都要赶回家。一是团聚,二是搭把手帮母亲干活。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年都要将煮好的粽子分装好,送给亲戚和左邻右舍,还要早早预定县城里有名的莲花干馍。那种馍除了好吃,还很好看。外围有锯齿形花纹,中间有红点,与节日喜庆气氛很搭配。也许,五月五回家的意义并不在于你拎回各式各样的粽子或礼物,而是通过“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增加和亲人相处的时光,感受传统节日大家庭里浓浓的人情味。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习俗传千古。”到了五月五当日,全家人都会早起,去郊外踏青,俗称“摆露水”。郊外的田野,麦苗青青,花朵遍野,空气里充满了草木香甜味。呼朋引伴,信步前去,几个来回,每个人的裤脚自然“摆”湿了。顺路拔些艾蒿,再折几枝柳条回家。艾蒿可驱蚊蝇,柳条要插上门楣。民俗文化中,这样做都可祈福辟邪,祛病防疫。柳条从门楣最高处柔柔垂下来,古板的门楣瞬间生动了起来。

端午节的主食也是品种繁多。粽子、甜醅、醪糟、甑糕、花样面点、红皮鸡蛋,还有*酒,几乎都是节日的主角。我看到*酒时,总会想起白蛇的故事,吃着香甜的粽子,心里却惦记着白娘子的命运。天底下,谁不向往至纯的爱情呢?在天水本地,青年男女也会借助这个节日,联系互动。男方会在端午节主动拜访女方父母,并邀请心仪的姑娘来自己家做客,以表示诚意和重视,增进彼此的感情。

端午节由来已久,在演变过程中与众多历史人物有了交集。如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各有依据,辩论精彩激烈。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深深打动过善良的人们,每一位恪守美好情操的历史人物也在人们的心中愈发鲜活。

今年端午临近,小妹感慨,她最期盼的,就是翠湖上再现精彩纷呈的龙舟比赛。疫情之前,每逢端午节,翠湖边上人山人海,龙舟并列。参赛队各就各位,龙舟上的队员铆足了劲,蓄势待发。一声令下,龙舟出动,奋勇争先。观众喊声震天,拍麻了手。队员们动作一致,拼尽全力。湖面人声鼎沸,龙舟划开条条白浪,场面激动人心。难怪小妹惦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那番进取拼搏的劲头,又是何等振奋人心。

“江竞龙舟涛拍岸,门悬蒲艾馥飘庐。”待到疫散花开,祥和美好,便也依时重归。

静宁

端午面花开

文/吕润霞

端午做面花的习俗,多在陇中一带盛行。

静宁的端午,一大清早,从农家小巷里一个一个蹦跶出来的憨娃,每个人胸前的纽扣上除了挂着各种奇艳夸张的丝绸荷包,必定还有三两种灵动有趣的动物面花。这种面花,静宁人叫“花馍馍”。烙花馍馍,是静宁众多端午食事中相当重要的一项。静宁人烙的花馍馍主要有两种。一种比较简单,是直接烙成花形的白面饼,熟了后在上面点缀彩色花纹或者给白面圆饼拓上彩色印花。另一种则比较艺术,是捏成各种动物形象的面花烘烤而成。

端午烙花馍馍的习俗源于何代不可考,但其形成的背景却有迹可循。从气候特点讲,端午是夏季的开端,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民谣有唱:“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由于天气越来越热,雨水增多,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生暑病,所以民间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

静宁人的花馍馍,正是应和了消病消灾、祈求平安的民间心理。端午礼仪中的面塑,表达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祈祷。虽然是以食物的面目出现,但那些充满灵性的造型,却饱含着人文的意蕴。静宁人塑成动物的面花中,最多的是蟾蜍和蛇。蛇面花多是盘成一团的,没有攻击性又温和的样子。蟾蜍面花本地人叫“癞呱子”,形象很可爱,多的是两只后足弧形对称,蜷在腹部两侧;两只前足在头顶相合,呈环抱姿态。也有别出心裁的妇女,会做出十二生肖之类的面花,这些面花,修饰并不夸张,其神韵更胜于外在的精致技巧。所有的端午面花都寄寓着大人们的祈福,但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动物面花,古灵精怪的,让他们舍不得摸,更舍不得吃,只能与荷包一起挂在胸前赏玩,或与邻家的小孩子一起比,看谁的妈妈手更灵更巧。

静宁人烙花馍馍,是将白面发酵后加工的。一块发面,被主妇揉得筋道,再利用刀、剪、木梳、竹签、顶针、印花模等工具,经过切、揉、擀、捏、揪、挑、压、搓、拨、按、剪、点、划等一系列工序后完成。心灵手巧的妇女,一会儿就会塑出各种精巧的形状,最后只需把握好火候,在平底锅里耐心烙成。花馍馍烘熟后光泽洁白,造型精巧,通体再点缀彩色花点,光彩夺目又别开生面。

随着时代的演进,现在每到端午,人们只知应该做花馍馍,至于来龙去脉,都不再追究其根底。面花更多成了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艺术品和食用品,蕴含着陇中端午浓浓的仪式感和一份厚重的人文情怀。

庆阳

一根彩线绣千年

文/梅金娟

说到陇上各地端午节的隆重程度,庆阳最是不甘落后。端午节前后,庆阳都要举办为期数天的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产品展销、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红色文化及古玩艺术收藏展、群众文化展演等民俗活动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一天,庆阳的民间艺术家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将早已创作好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编织、布贴画等民俗文化产品和文创产品分类展示出来。如果你在端午节这天来到庆阳,无论信步来到文化节会场,还是漫步在乡镇的街道上,都将置身香包的海洋。既有样式古朴的坐莲娃娃、扫天娃娃、送病娃娃,也有以鱼、蛙、狗、兔、龙、凤等灵动动物为主题的造型香包,还有迎合现代生活需要的婚庆、家居装饰香包。既有填充丝绵、香料、中药,散发出淡淡幽香的刺绣品,也有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吊着五颜六色的彩穗,在风中轻轻摇曳。

再看看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你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幼,都兴致勃勃地用适合的香包装饰着自己。萌娃们身上挂满香包,左边肩膀上蹲着老虎,右边肩膀上蹲着狮子,背上还背着一只蝎子,胸前则挂着一串金瓜,如果不是天气太热,爷爷奶奶还会给小娃娃戴上一只彩色布和彩线做成的虎头帽,憨头憨脑,可爱极了。姑娘们则会在包包上挂上自己喜欢的各式香包,在手腕和脚踝处,系上一根彩绳,而身边满头银发的爷爷奶奶,胸前则被贴心的子女挂上一只如意或者寿桃造型的香包。就连五大三粗的男子,手腕上也会系着一根醒目的彩绳。

庆阳的端午节之所以这么隆重,是因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烘托。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的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多年前便有了早期农耕。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民俗文化,香包文化便是其一。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香包在庆阳,又叫“耍活”“荷包”“绌绌”。古人认为阴历五月天气渐热、瘟疫易起、疾病易生,且百虫复苏,毒虫出没。于是,生于庆阳的华夏中医始祖岐伯就教人们将具有防疫驱瘟功效的药材装进布料缝制的小布袋里,带在身上,以驱避蚊虫,祈求安康。随着此法在当地流行,渐成习俗,缝制小布袋的巧手绣娘们便逐步把这小小布袋当成了自己针线手艺功底的比拼展示,以生活所见的花鸟鱼虫,以及神话传说中崇拜的神人神兽为基础,用彩线刺绣将其形象具体化,绣制在香包上,使其更加精巧美观。

庆阳香包图案中花鸟、草虫不留空白,布局对称,配色艳丽喜庆。多以棉布、丝绸、麻布为材料,运用剪裁、刺绣、控补等多种手艺制成。香包内装填香草、丁香、白芷、雄*等芳香型中药材,既有驱蚊虫的实用功效,又具有“动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的浪漫。“五月五,过端阳,忙坏家家巧姑娘,绣荷包绣得香,偷偷送给如意郎。”香包也一度发展为陇东地区男女间定情的信物。

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香包也不例外,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

缠线粽子作为另类香包,要通过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形、成品连缀,吊上彩穗几大工序,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寓示祥和平安。

除了佩戴香包,端午节这天,庆阳人还习惯吃糯米饭、*米粽子,喝雄*酒。庆阳地处*土高原,盛产小杂粮,有着六千多年谷物种植历史,这里盛产糜子,加工的*米又分为糯*米和普通*小米。普通*小米用来煮粥,糯*米则用来做糯米饭和*米粽子。浸泡一夜的糯*米加红枣蒸熟,就是糯米饭,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者蘸着蜂蜜吃,又糯又绵软,又香又甘甜。*米粽子也是*米加红枣,包裹着新鲜的苇子叶,蒸熟之后,*米的清香和红枣的甜味仿若浑然天成,吃起来软糯香甜,吃再多也不会觉得腻。

喝雄*酒的习俗也由来已久,端午节这天,配合着*米粽子,饭桌上也会多出一坛早就泡好的雄*酒,大人们浅酌慢饮,还会用筷子蘸一蘸,给家里的小孩在头额、耳鼻、手足心处点一点,用以驱虫解五毒。家庭主妇们还会把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用于驱虫。

端午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窗上插上一束艾蒿。艾蒿具有特殊气味,插在门窗上具有祛除蚊虫的功效。在农村,勤劳的家庭主妇们还会在端午节的清晨,用篮子装着炕灰,一路走一路颠,沿着自家庄院的轮廓画个大圈,以此祛除蛇虫鼠蚁的入侵。

一根彩线,跨越了悠悠千年的岁月,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时至今日,庆阳香包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着原汁原味的陇东乡土气息,吸引着更多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