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人为万物判分阴阳何以山南水北为阳, [复制链接]

1#

#中国文化#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代表了万事万物所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古代哲人那里,几乎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判分为“阴”和“阳”。

比如自然界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社会人伦中,君为阳,臣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等等。

这些都比较好理解。还有许多事物的阴阳分属,就不那么好辨别了。比如:

树木分阴阳,《周礼·地官·山虞》说:“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至于何为阳木、何为阴木,古人说法不一。

石头分阴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

中医通常将雄黄、硫磺、钟乳石之类性热的石药,归为阳石;将石膏、滑石、寒水石之类性寒的石药,归为阴石。

风分阴阳,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在《风赋》中,将风分为雄风、雌风,前者为“大王之风”,后者为“庶人之风”。

甚至连彩虹也分阴阳,古人认为彩虹成双出现,雄的叫“虹”,雌的叫“蜺”(通“霓”)。

很多人造的东西也分阴阳,比如剑,相传春秋时吴国的铸剑大师干将铸了两柄宝剑,雄号“干将”,雌号“莫邪”。他将雄剑进献给吴王,自藏雌剑;雌剑因思念雄剑,时常悲鸣。

有时在阴阳的判定上,也会出现矛盾或争议,颇令古代经师们为难。

例如,人们通常认为,火性刚烈,为阳,水性柔弱,为阴。但《左传·昭公九年》却说:“火,水妃也。”水为王,火为妃,则水为阳,火为阴,跟通常的观念相反。

怎么解释呢?

东汉服虔作《左传解谊》,用八卦来解释“水王火妃”:“火,离也;水,坎也。易卦离为中女,坎为中男,故火为水妃。”

不过,在易卦中,离为中女,也为日;坎为中男,也为月。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

魏晋时,杜预作《左传集解》,便改用五行来解释:“火畏水,故为之妃。”(在五行生克关系中,水克火,故曰“火畏水”。)

关于“阴阳”,我们在中学学文言文时,还学过一个著名的知识点,即: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不少地名便是按这一原则命名的。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等等。

那么,为什么“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呢?

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这比较好理解——

我国位处北半球,作为汉文化中心地带的黄河流域远在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太阳光都从偏南方向照来,山的南面受到阳光照射较多,被称为阳坡;山的北面很少受到阳光照射,被称为阴坡。

所以,山之南为阳,而山之北为阴。

比较成问题的是,何以水之北为阳,而水之南为阴呢?

一种解释说,古人认为:“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河流)焉。”(《周礼·考工记》)水的北边,正是北山的南边,受到阳光照射较多,故为阳;水的南边,正是南山的北边,受山岭遮挡,阳光照射较少,故为阴。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水之阴阳与山之阴阳同理,但要看河岸,河岸或为直壁,或为斜坡,无论哪种情况,河的北岸壁(坡)必定向南,因而受到北半球偏南的太阳光照射较多,所以为阳;河的南岸壁(坡)必然向北,受到的阳光照射较少,所以为阴。

尤其在冬季阳光明显偏南时,往往也正是河水干涸,河岸显露的季节,这时,河岸的阴阳向背就更为引人注目。

这两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还是有更好的解释?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相关阅读:

“阴阳”这一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概念,最初为什么是“颠倒”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