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预约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01/9392370.html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古人会在门窗挂上艾蒿;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还要吃粽子;在我国的南方还要举办龙舟大赛......
诗言志、词言情;那些最打动中国人的诗篇,陪伴我们度过端午节的酷暑天:
汩罗江神
余光中
............
昔日你问天,
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
只悲风吹来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所有的河水,滔滔,都向东
你的清波却反向而行
举世皆合流,
唯你患了洁癖;
众人皆酣睡,
唯你独醒。
逆风而飞是高昂的令旗,
逆流而泳是矫健的龙舟。
急鼓齐催,千桨竞发,
…………
百舸争渡,
追踪你的英烈,
要找回失传已久的清芬,
旗号纷纷,
追你的不仅是
三湘的子弟,
九洲的选手,
不仅李白与苏轼的后人,
更有惠特曼与雪莱的子孙。
投江的烈士,
抱恨的诗人,
长发飘风的渺渺背影,
回一回头吧,挥一挥手,
在浪间等一等我们。
这是诗人余光中在汩罗江畔朗诵的一首端午节诗作。表达了他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追思。余光中说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这天,皇帝赐给杜甫一件宫衣,常写苦情诗的杜子美,这次心里美滋滋,下笔如有神。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这是作者过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写下的一首感怀诗,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端午节怀念屈原,诗写得深情而忧郁。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在这首词里生动地描绘了宋代端午节的一些民俗,如:用芳兰草沐浴、缠五彩绳等,很多习俗保留至今。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重五”即五月初五,此时火红的石榴花已漫山遍野。陆游吃过了粽子、在高冠上插了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在这质朴的叙述中,字里行间皆流露出一种闲适的态度,情真、诗美。
南乡子·端午
李之仪
小雨湿*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世人皆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它的作者就是李之仪。端午节是热闹的,但是李之仪的端午,却偏偏下起了雨。看着外面细雨纷飞,作者内心生出忧愁。在这样的节日里,自己却孤身一人,没有知己好友陪伴,唯有鸟鸣声声入耳,不禁肝肠寸断。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这首诗中,汤显祖一开始写了为端午节做的准备:置办菖蒲、竹叶、雄*酒等,可后两句却画风陡转,怀念起了投江而死的屈原。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一生命运多舛,端午节这天,他想起屈原,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感情丰富,这一次,纵情山水的他,把情感寄托在“榴花”“角粽”这些端午节特有的事物中,表达了在节日当天的喜悦之情。接着又写到人们沐浴更衣,饮下雄*酒,忽然转而又写到一位闺中女子、梦醒后意欲外出踏青的情景,可谓妙笔生花。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陈与义是南宋词人,他的词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这首《临江仙》既凭吊屈原,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伤和爱国之情,一句“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将满腔的爱国之情都倾注在了对屈原的怀念之中!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著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这是作家老舍年在重庆写的一首端午节七律,苦中作乐,意味深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