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入坑到精通用桌游赋予孩子想象力的翅膀 [复制链接]

1#

这篇是资深桌游玩家虫爸的原创文章,分享了虫爸带儿子玩过的多款桌游,是浅深搭配,不断进阶,适合孩子成长的系列桌游介绍。我读完后顿感眼界大开,收获满满,强烈推荐给大家阅读。这篇是系列文章第二篇,第一篇链接在文末,后续会继续在公号上发布,非常感谢虫爸的分享和赐稿~

大家好我是虫爸,一个拉着孩子入坑桌游的桌游爱好者。虫爸原本的初衷,是想让虫虫学会玩桌游,能够让虫爸摆脱“苦役式”的亲子活动,让爸爸带儿子玩的同时,也能让儿子陪着爸爸一起玩。但随着亲子桌游的不断进行,虫爸发现桌游并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单纯的快乐,而是充实了孩子的头脑,极大提升了孩子的思维水平,并赋予了他们想象力的翅膀。

虫虫在入坑后一年多时间里,大概玩会了款左右的桌游,思维水平和相关能力,那真是肉眼可见的光速进步。这不是虫爸夸自家孩子,还是因为桌游实在太神奇了。当然,只玩桌游肯定也不行,阅读、动手、运动和旅游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也会使思维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写这系列文章的初衷,是想把自家孩子玩过的所有桌游都整理回顾一遍,但因为疫情隔离的关系,进度却一拖再拖,真是对不住各位了。这个大坑虫爸一定会努力填满的,还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

5岁3个月~5岁6个月

在虫虫从5岁开始入坑的这3个月时间里,提升最大的可能不是虫虫,而是虫爸自己。经过这3个月的尝试摸索,虫爸发现带孩子玩桌游有以下几个规律:

一、桌游包装盒的年龄推荐,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无视的。因为出版商在标注年龄时肯定会比较保守,会考虑到孩子的平均智力程度甚至是安全因素,所以会把标注年龄写的高一些;另外,桌游本身就比书本更加平易近人,既然孩子可以去阅读更高年龄的书本,那玩一些超龄的桌游也是理所当然。

二、桌游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套游戏规则,还有游戏过程中的沉浸感。这份沉浸感包括了游戏本身的主题背景,以及游戏配件的美术、做工等等。像那些版件多,版图大,有模型的桌游,肯定要比只有一叠卡牌的更有沉浸感。对于刚接触桌游的孩子来说,一个沉浸感更出色但难度更高的桌游,一定要比难度低但沉浸感差的更有吸引力。毕竟一般孩子更在意的是沉浸感,即便难度高一些也会提起兴趣去学习。

三、没有哪一款桌游是完全为自家孩子量身定制的,家长的引导也尤为重要。引导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孩子的情况又不一样,三两句话肯定是概括不清楚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款桌游吸引力很强但规则又过于复杂,这时候家长可以直接降低规则难度,也可以尝试把复杂的规则拆分成多个简单,让孩子先循序渐进去逐个理解,慢慢就可以全部掌握了。但合理拆分规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事先投入足够多的精力,把游戏完全吃透才行。

接下来正式回顾虫虫在5岁3个月~5岁6个月时接触的所有桌游,这次虫爸为每款都加上一个推荐度和上手度,满分均为5颗星(上手度越高,表明越容易上手),但因为是根据虫爸和虫虫的个人感受来评判,主观性比较强,仅供参考。

19.王国建造者——逻辑分析、推演计算

推荐度:★★★★

上手度:★★★

这款桌游夺得了年SDJ红奖,游戏性那是有口皆碑。它的核心规则非常简单,就是“根据得分条件落子,抢占有利的得分位置”,可以视为一个不能吃子的变种围棋,用来锻炼孩子思维水平是很不错的。作为桌游,它尽管没有围棋的严谨性和竞技性,但娱乐性和趣味性显然更出色,且因为每局初始设置的得分条件、地形布局和功能建筑都是不同的,使得每一盘游戏都有截然不同的体验,重开度和性价比也是非常高。

对于孩子来说,一开始可以先让他接触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初始设置,逐步再去增加复杂度。比如先掌握“在河流或山脉旁边放棋子就可以得分”的简单道理,再去了解一些更复杂的布子和得分规则。唯一缺点就是游戏有点抽象,给孩子提供的沉浸感可能不太够。

20.小红帽和大灰狼——情景沉浸、逻辑启蒙

推荐度:★★

上手度:★★★★

这个是IELLO出版的“童话书”系列桌游之一,该系列还包括有《三只小猪》、《杰克和豌豆》、《龟兔赛跑》等等,因为画风可爱且有童话背景,再加上规则比较简单,对低龄孩子的吸引力也比较高。虫虫接触它的时间显得晚了一些,其实稍微有一点桌游经验的4岁孩子就可以玩这些童话书系列了。

这款“小红帽”展示的就是童话原作中的情景,控制小红帽的玩家要抢在大灰狼之前来到外婆家,而决定小红帽和大灰狼能否前进的规则就是出牌了。如果打出的牌点数符合要求,小红帽即可前进,否则就是大灰狼前进。老实说,这个出牌规则和童话的情景不是很搭配,规则也不够简洁,但冲着小红帽童话的加分,也值得玩一玩。

21.世界名建筑——空间思维、推演计算

推荐度:★★★

上手度:★★★

这款英文名字叫做《worldmonuments》,其亮点是玩家像搭建积木一样放置每个砖块,可供搭建的有泰姬陵、巴黎圣母院等四个名建筑,加上扩展的话奇观的种类会更多。虽然游戏规则依然是“根据摆放的位置来计分”,但因为立体搭建的关系,玩家还要多考虑Z轴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培养一些空间感。

因为有世界名建筑的加成,如果孩子事先读一些相关的书,那么在这款桌游中会得到一定的沉浸感。当然,因为游戏配件比较简单,搭建出来的效果肯定不能跟积木比,家长也可以模仿游戏中的规则,用乐高积木来玩,也挺好的。

22.地铁——空间思维、推演计算

推荐度:★★★★★

上手度:★★★

《地铁》(metro)采用了版块路径拼接的机制,需要玩家脑补推演出各个路径当前和未来的可发展方向,规则非常简单易懂,但策略非常深,想玩好绝对不容易。这类机制的桌游也很多,比如《探索棋》(Tantrix)和《神石流传》,但虫爸个人还是更喜欢这款《地铁》。

版图上一共有32个路径起点,当玩家将路径从1个起点成功延伸到任意1个终点时即可得分,路径延伸的越长得分也就越高,在延伸自己路径的同时,还要设法把对手的路径给缩短甚至堵死。因为路径起点很多,到底是要专注某条路径的长度,还是要保证各条路径的均衡发展,可是个烧脑的大工程。而对于孩子来说,先不要在意如何得分,按照自己的性子自由拼搭,也同样有趣。

23.《丛林探险》——情景沉浸、推演计算

推荐度:★★★

上手度:★★★

英文名叫《costarica》,背景是科考队员在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观测收集野生动物的数据,游戏中出现了双冠蜥、美洲豹、卷尾猴、大嘴鸟等热带动物,而且游戏说明书中还为这些动物和哥斯达黎加进行了一些科普,还是挺用心的。

游戏规则很简单,玩家轮流移动棋子并收集动物板块,收集到的动物种类和单种动物的数量都能增加分数,至于如何调整使分数最大化,需要经过一番计算。这种机制一般被称为“成套收集”,在很多德式桌游中都出现过,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不错的算术训练情景。因为《丛林探险》没有其他复杂的规则,又有一定沉浸感,挺适合孩子拿来作为德式桌游的入门。

24.《鼠来堡》——图形记忆、相互坑害、情景沉浸

推荐度:★★★★★

上手度:★★★★★

本身是一款老少咸宜的“毛线”桌游,有一定的欢乐成分,但策略性也不是很弱。再加上本身的情景沉浸体验和美术风格加成,确实是亲子游戏的绝佳选择。

玩家每人控制一种颜色的老鼠模型在版图上移动,如果有自己的两只老鼠所站的版块图案相同,那就会获得该版块图案所对应的奶酪,率先收集足够种类奶酪的玩家获胜。因为各个版块的图案会被更大的屋顶版块所覆盖,再加上游戏特有的“版块推动”机制,玩家需要通过分头侦察、推动版块和抢占位置等手段来争取优势,如果有合适机会的话还可以把对手的老鼠推到“陷阱”里。

与同样是主打图形记忆的《磁石魔法迷宫》相比,这款桌游的策略空间更大一些,适合有更多桌游经验的孩子游玩。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家长也可以把屋顶版块去掉,直接明示版块图案来玩。

25.《激光象棋》——逻辑分析、空间思维

推荐度:★★★★

上手度:★★★

与传统桌游相比,《激光象棋》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儿童玩具,它借鉴了象棋中诸如“吃子”、“将*”之类的概念,又加入了激光发射器这样的“科技元素”,对儿童和喜好下棋的成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游戏中的大部分棋子都带有镜面,而棋盘的两个角落各有一个隶属于玩家的激光发射器,玩家可以利用本方或敌方棋子的镜面使激光反射,以达到击中对方棋子或国王的目的。当有棋子被击中(被击中的棋子内部会亮灯,射中棋子的镜面或挡板不视为被击中)时,该棋子就会被“吃掉”,当对方子力被削弱后,再击杀对方国王也就容易得多。

游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将电动玩具和传统桌游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智力进行了开发,也得到了一些科普收获。孩子除了能了解到一些光学原理和几何知识之外,计算和改变激光的反射路线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但一定要注意别让激光直射进眼睛。

26.《圣托里尼》——逻辑分析、情景沉浸、希腊神话熏陶

推荐度:★★★★★

上手度:★★★

《圣托里尼》原本是一款抽象棋,改版后加入了更精致的配件和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卡,使游戏的可玩性和沉浸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那些建筑物模型,与现实中圣托里尼岛的建筑造型风格基本一致,哪怕孩子还学不会规则,拿来当作一个摆积木过家家的游戏来玩,也绝对不亏。

游戏规则也非常简单,当一名玩家的棋子通过移动的方式达到建筑物三层时就算获胜,而对手阻止他的方式,一般都是在这个三层建筑物上加盖一个无法站立的穹顶,将这个目的地完全封住。乍一看有点像追逐棋和五子棋的感觉,但因为天神卡的加入,玩家有更多的花样来施展策略,哪怕只是把每个天神都用一遍的话,游戏也绝对是玩够本了。另外,天神卡的能力和希腊神话原本的设定也有一些关联,能让孩子借此机会对希腊神话产生一些兴趣。

27.《深海探险》——情景沉浸、统筹规划

推荐度:★★★★★

上手度:★★★★

这款是虫爸经常给人安利的策略入门桌游,它画风可爱,配件精美而又简洁,既有足够出色的沉浸感,又能提供适合5岁左右儿童的策略性。玩家在游戏中需要驾驶潜艇潜入深海,一边收集动物、珊瑚和宝藏来取得分数,一边要升级改造潜艇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此外还要设法避开深海巨兽克拉肯的纠缠以免损失分数。

动物、珊瑚和宝藏是三条不同的得分路线,且各自所运用的策略都不相同。一开始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随便玩,但玩到一定水平后,就要对三条路线的得分效率进行统筹规划,这对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游戏最亮眼的地方还是沉浸感,虽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配件,但无论是潜艇拼搭零件还是卡牌,都刻画得足够细腻。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不仅仅是一款桌游,而是一本活灵活现、可以置身其中的卡通绘本。

28.《绿洲洞天》——互动剧情、财商培养、统筹规划

推荐度:★★★★★

上手度:★★★

《绿洲洞天》是虫爸吹爆的另一款策略入门桌游,尽管游戏本身机制有点问题,中文翻译也存在一些错误,但这些硬伤基本不影响亲子游戏的质量,而且又拉低了游戏的二手价格,并不是什么坏事。

游戏分为经营和探险两部分。经营环节采用了德策常见的工人放置机制,需要玩家合理规划自己手头的工人,并通过建造房屋、训练新工人、获取和交易货物这一系列经营环节,让自己村庄的生产体系运转起来。另外,孩子还要懂得如何管理金钱和货物,是把钱存起来投资在更大的项目上,还是选择投入小见效快的小本生意,是把货物留着争取更大的长远收益,还是把它卖给其他玩家来获取雪中送炭般的短期回报,在斟酌的过程中就有助于培养财商了。

能培养财商的桌游很多很多,但既要有足够深度,又适合孩子入门,那就不那么好找了。《绿洲洞天》的探险部分给玩家提供了段绘声绘色的小故事,孩子聆听家长读完遭遇的某个故事后,就要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通过自己的抉择来决定故事的发展。比如在探险中抓住一只正在偷行李的小怪物,面对它的求饶,是把它捆起来,还是心软放它走呢?两个选项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故事发展,通过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其对桌游产生更大的兴趣。

29.《龙之谷》——细微动作训练

推荐度:★★★★

上手度:★★★★★

这款桌游其实在3~4岁时都可以玩,虫虫虽然错过了接触它的*金时间,但这款游戏还是值得介绍一下的。玩家需要遵照卡片中的手势动作,用木棍抵住高塔上龙宝宝木板的一端,另一位玩家用同样的方式抵住另一端,然后两人将它夹起来,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后再把它放进指定的位置,整个过程不允许让木板掉下来。因为这需要双方的默契,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如果孩子年龄太小的话,家长可以降低规则难度,让孩子先用左右两只手自己完成夹取的动作,或者把目的地和起点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

30.《双胞胎》——事物联想、语言表达

推荐度:★★★

上手度:★★★★★

简单易上手的聚会桌游。每名玩家需要将场上的11张卡牌分成两两配对分成5组,再额外留1个单张,配好对的卡牌必须要说出两者之间的关联,具体的关联标准可以事先商定。比如刺猬和仙人掌的明显关联是“都有刺”,但把刺猬和圆球配对(刺猬可以蜷缩成球),把仙人掌和菊花配对(都是植物),只要符合事先商定的标准,那也是被允许的。孩子玩的话,能顺利理解并清晰表达出每组卡牌的关联,就已经可以了。

而游戏的精髓还在于揣测对方的心理,因为只有多名玩家都有相同的配对方式时,他们各自才能得分,所以卡牌配对时也不能一味标新立异,必须得和其他玩家的思路保持一致才行。当然,玩家也可以借鉴《画物语》,对游戏规则进行改造也是没问题的。

31.《谁是牛头王》——数感培养、心理博弈

推荐度:★★★

上手度:★★★★★

又是一款简单易学便携的聚会桌游,而且游戏配件数字纸牌,哪怕是从没玩过桌游的玩家,只要接触过扑克牌,也能很快掌握规则。具体规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根据说明书实际演示一下就能明白了。作为一个培养数感的桌游,可以视为和《拉密》一样的存在。因为聚会游戏有“人多才好玩”的特性,在家玩的话最好能凑够4口人甚至更多,体验会更好。

32.《瘟疫危机》——团队合作、统筹规划

推荐度:★★★★★

上手度:★★★★

因为时事的关系,这款桌游又平添了许多知名度。作为一个合作游戏,它和《宝藏猎人》、《捉住胡比》一样,都是桌游入门的绝佳选择,让初接触桌游的孩子不必再有害怕失败的思想包袱。另外,孩子可以在大人的指挥下迅速融入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掌握规则,这也是合作游戏的一大优势。

游戏规则比较简单,每位玩家每回合执行4次行动,通过团队合作来消灭地图上不断出现的病毒,在牌库耗尽之前研制出全部特效药即可获胜。玩家可执行的行动都写在玩家提示板上,有移动、消毒、搭乘航班、研制特效药等等,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殊能力,玩家不但要善于利用这些能力,还要尽量实现团队配合,以达到“1+12”的效果。

该系列推出过很多款玩法不同的作品,其中性价比最高的就是《瘟疫危机传承第一季》,不仅包含有基础版的大部分玩法,还提供了一个习惯被称为“传承”的可连续体验的大型剧本情景,内容极其充实。

33.《知识线:恐龙篇》——知识点记忆

推荐度:★★

上手度:★★★★

《知识线》与其姊妹篇《时间线》一样,都是知识型大于娱乐性的桌游,玩起来更像是答题竞赛的感觉。不过游戏中的主题并不枯燥,结合孩子爱看的相关百科书籍的话,玩起来的效果也还算可以。

《恐龙篇》顾名思义是该系列中的恐龙主题,游戏中收录了从寒武纪到第四纪中的主要恐龙以及远古动物(包括原始人),玩家要根据它们的某项指标(身长、体重、所处年代等)进行排序。虽然玩法看起来有点无聊,但记忆本身就是孩子的特长,再加上恐龙的吸引力,孩子还是能找到一些乐趣的。

34.《跑跑蛙》——图案记忆、逻辑启蒙

推荐度:★★★★

上手度:★★★★

虽然和《跑跑龟》一字之差(中文译名真坑),但玩法截然不同。玩家控制己方青蛙逐格移动,根据翻开格子的图案来执行对应的效果,如生一只新的青蛙、再移动一步、原地跌倒(下回合不能行动)等等,如果己方青蛙移动到对方青蛙所在格子时,即可将其吃掉。

游戏一大特点就是可爱细腻的青蛙模型,对女孩子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游戏本身的策略和规则都不深,4岁左右的孩子都可以去尝试。而大孩子如果觉得太简单,家长也可以加入暗格规则,只有青蛙占据的格子才能翻开正面图案,离开时就要重新翻回背面。这样就对玩家记忆力的要求就非常高,有种下暗棋规则*棋的感觉。

35.《西安》——统筹规划、推演计算、历史文化熏陶

推荐度:★★★★★

上手度:★★

一款兵马俑主题的桌游,因为配件中有大量精致的兵马俑模型,沉浸感相当出色。游戏规则虽然比之前回顾过的桌游都要复杂,已经达到了中策水平,但因为虫虫曾去西安见过真正的兵马俑,所以对这款桌游的好奇心和兴趣也比较大,学会规则的速度远超虫爸的预期。

除了兵马俑模型之外,游戏对相关历史文化也尽可能做出了还原,比如兵马俑得先用陶土塑造好,再刻上印章用来负责质检追溯,最后用朱砂、雄*、孔雀石和石青分别对应染上红、*、绿、蓝这些颜色。兵马俑区域按照兵种编制分为轻装、战车、重装这三个区域,玩家还需要铸造对应的弩/箭簇、戈/战车、青铜剑/木制马匹,分别为对应编制的兵马俑配备兵器,等等……因为设计师毕竟是外国人,一些细节让我们看起来还是有点奇怪,但能在有趣的桌游中进行这种历史熏陶,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当然游戏的重头还是策略部分。玩家可以通过烧制兵马俑、铸造兵器、修建陵墓这三种方式来得分,看起来和《深海探险》的三路线刷分一样,但深度可要高得多。难能可贵的是,游戏的每个步骤都有鲜明的指向性,让孩子有一定的沉浸感,而不像一些传统德式只是通过含糊抽象的行为来刷分。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深海探险》和《绿洲洞天》,那这款《西安》在虫爸看来是个不错的进阶之选。

36.《花砖物语》——推演计算、统筹规划

推荐度:★★★

上手度:★★

名噪一时的花砖系列第一部,除了精美的砖块token之外,相对简洁而又富于计算和思考空间的游戏规则,也受到不少玩家甚至女生的喜爱。而对于孩子而言,token虽然漂亮但没有足够的沉浸感,而相对庞大的计算量也更适合有一定轻度策略桌游经验的孩子。

如果玩家能顺利掌握规则的话,那很快就能感受到游戏的爽点——因为连接横行和竖列时都能得分,游戏终局时又有填满横行/竖列/某种花色砖块的额外加分,只要事先部署好合适的位置,让一个砖块填下去同时连接和填满横行和竖列,就能一口气获得大量的分数,这就像国际跳棋或围棋中,一招吃掉对方大量棋子那样过瘾。

不过,多次低收益的铺垫外加一次性高收益,未必有持续不断的中等收益来得更有价值,再加上对手的干扰和运气因素,实战中的局面往往会更枯燥和焦灼,这就跟下棋没多大区别了。

37.《镰刀战争》——推演计算、统筹规划、心理博弈

推荐度:★★★★★

上手度:★

《镰刀战争》是虫虫在5岁半之前接触过的唯一一款大型桌游,也是难度最高的桌游,对不少桌游老玩家来说都有不低的门槛。虫爸之所以心血来潮让虫虫挑战这座“大山”,一方面因为它的外观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精致细腻的机甲和飞艇模型,外加气势磅礴的宏大版图,就像玩具兵人那样,简直是属于男孩子的浪漫啊!另一方面,它给玩家提供了更富有深度和乐趣的经营空间,对玩家的推演计算和统筹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绿洲洞天》只是盖一间小木屋的话,那《镰刀战争》就是建造一座摩天大厦,干嘛不让孩子试试呢?

尽管这款游戏的规则复杂到需要讲解半小时以上才能说清楚,但虫爸此时已经积累出一些带娃心得,再复杂的规则都可以拆分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目标”。孩子能掌握第一个小目标,也就能学会第二个、第三个……再加上兴趣使然和儿童天生的记忆力,学会全部规则完全不成问题!当然,对于这种大型桌游来说,学会规则和精通策略,那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孩子只要能适应和喜欢,策略这东西,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慢慢领悟理解就好,并不需要家长专门去教。

之前虫爸曾带着虫虫的小伙伴也一起玩过这游戏,尽管小伙伴之前只接触过一些儿童和聚会桌游,但凭借着对模型的狂热喜爱以及“规则拆分”的引导方式,还是顺利学会了游戏的大部分规则,这说明了兴趣和引导的重要性。

另外,《镰刀战争》也推出过一款针对儿童的《我的小小镰刀》,大幅度降低了难度和体量,包含少量精美的模型,也很适合5岁左右的孩子。

虫爸从入坑到精通系列文章第一篇在这里:从入坑到精通—用桌游赋予孩子想象力的翅膀(一),点击阅读。欢迎大家分享桌游育儿经验,欢迎投稿~

(本文内容为虫爸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欢迎转发)

听说有个儿童桌游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