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盘点那些传统节日里经常用到的花卉植物 [复制链接]

1#
盖百霖副作用 http://m.39.net/pf/a_6172540.html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节日形成的过程中,也加入了植物象征意义内容,这种特有的植物习俗文化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带有强烈的纳吉除邪的心理暗示,同时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意愿的一种表达方式。

春节

竹:爆竹

传统农历新年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即“开门爆竹”,以除旧迎新。

在古代,过春节的时候放鞭炮,但那时候的鞭炮不是用火药制成的,而是把“竹子”放到火里烧,使其自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竹之声。古人认为,爆竹发出的刺耳声音可以起到驱*、辟邪的作用。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

桃:桃符

每逢喜事或佳节,尤其是春节,人们大都要撰写对联,贴于门之两侧,以志喜庆图吉利。过春节贴对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明代开始流行,到了清代,其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对联产生之前,古人在喜迎新春佳节时,会用桃木板悬挂在门上,以辟邪纳祥,这块桃木板,即桃符。王安石《元日诗》所说“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

辞旧迎新之时,古人为什么要在门上悬挂桃符呢?古人认为,桃木可以辟邪,魑魅魍魉惧之。人无不愿去凶纳吉,所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便将神荼(shēnshū)、郁垒(yùlǜ)二神写在桃木板上,悬挂于门以任守卫,来降妖镇怪。他们是《山海经》中所载,*帝用来驱*的干将。

桃符,也称“仙木”。此俗,起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又增添了在桃木板上题辞的内容。汉代许慎在《淮南子诠训注》中说:“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于门左右而钉之。”时至宋代,此俗又有所改,变在桃木上题辞为联语,其内容为祈福纳吉。后蜀孟昶曾于乾德元年(公元年)除夕,在桃符上撰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将其悬于宫廷。至此,桃符的功用流变为二:一是门神,一是对联,结束了其身兼二职的历史。

清明节

柳:戴柳、插柳

戴柳、插柳是清明节传统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以南方为多。节日当天,人们有的是在门口或屋檐前插柳枝,有的在头上戴柳圈,还有的地方女子头上簪柳、男子身上配柳。

插柳的习俗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节,是百*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而称之为“*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不入家。”清明既是*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

另外,在古时,人们还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端午节

艾蒿、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据《荆楚岁时记》载,南北朝以前就有于端午节插艾的习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邪作祟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人们把艾蒿和菖蒲插在门前,或放在窗边、灶旁、水缸边等,以驱除邪气。

与此同时,人们还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药装在袋内,做成香囊,悬挂在屋内或佩戴于身上。这些初看起来近乎好笑,可实际上具有防病功能。因为艾含有挥发性芳香油、鞣酸,树脂等成分,有杀虫、驱寒湿等作用;菖蒲含芳香油树脂和挥发性油,有驱秽、灭菌、杀虫等作用;这两种草都有浓郁的香气,它们与丁香等药物有利于预防一些传染病。

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还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中秋节

桂花

仲秋时节,一树树桂花相继开放,送来了天香芬芳。由于桂花以香为胜,只需鼻闻,这使得夜间赏桂成为可能,因此,中秋的明月和桂花,便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

桂花素来就有“九里香”的美誉,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因此人们把好的儿孙称作“桂子兰孙”;把月宫称作“桂宫”,把月亮比喻成“桂魄”;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作“蟾宫折桂”。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许许多多优秀的神话故事,其中被后人口耳相传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中秋之夜,一大家人坐在桂花树下,闻着阵阵桂香,仰望明月,幻想月宫中的嫦娥,遥想吴刚砍桂,再喝一杯桂花蜜酒,醉卧清风,试问今夕是何年。

重阳节

茱萸

《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能辟邪、菊花能延寿,而且这两种花木的果期、花期又恰与重阳节相遇,故人们在过重阳节时,都喜欢采集茱萸之果和菊之花朵以度节。

山茱萸

吴茱萸

常见的有山茱萸和吴茱萸。山茱萸的果实可药用。其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吴茱萸近成熟的果实也可药用。其味苦,性热,气芳香浓郁,有小毒,入肝、胃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一般具有祛疫辟秽作用的中药,都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例如艾叶,菖蒲、藿香等。作为“辟邪去灾”的茱萸,理应具有香气。吴茱萸来自芸香科,植物及果实都具有香气,而来自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却没有什么香气,由此推断,重阳节插的茱萸是吴茱萸!

菊花

菊花正逢农历九月开放,又为我国传统名花,便很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日久月长,重阳节赏菊便成为习俗。

提起赏菊的历史,人们首先会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便以种菊、采菊、赏菊、咏菊为乐,因此,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成为咏菊名句。唐朝时,人们于重阳节赏菊的风气已受到普遍重视,且留下了许多赏菊名篇。宋朝还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记载,说明那时已有专门的菊圃到期供人玩赏。

责编:韩岩峰

往期精彩

年下半年河北省传统文化(古典诗词)教育等级认定开始报名啦!

这几种食物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真相是...

人到中年最好的心态:不贪、不说、不怕

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培训中心

做有温度的教育!

-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