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润泽第十七期周末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参加人:白润泽,爸爸,妈妈
共读书目:五月端午
共读过程:由白润泽读了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都在芒种时节到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人,楚国都城被秦*攻破后,屈原投江自尽,人们怕鱼儿啃咬屈原的身体,在这一天便包粽子投入江中,保护纪念屈原!爸爸读了端午节的风俗,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时要先请龙、祭神,然后往船头装龙头龙尾,一边划龙舟,一边敲鼓唱歌,热闹非凡;艾草有驱虫辟邪的功效;粽子是端午的特色美食,用糯米和粽叶包裹起(有甜的也有咸的)!
总结分享:读了五月端午以后,白润泽非常佩服屈原,他说屈原很厉害,能写出那么好的诗,而且忠君爱国,但是他死的太可惜了,如果他活着多好!以后每到端午节我都会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也会传承中国的风俗和文化……
李文轩第十七期家庭读书会
读书主题:端午节由来
共读人员:奶奶,爸爸妈妈,李文轩
共读过程:
1.看影片屈原。
2.分享观后感。
3.端午节的习俗。
共读心得:让孩子从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立志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配合学校,做到家校共育,托起明天的太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直在行动。
韩蕊泽第十七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共读书目:中国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参加人员:韩蕊泽妈妈
共读过程: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等。始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饮雄*酒,插艾叶,拴五色丝线,赛龙舟等。吃粽子、饮雄*酒,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名臣,后来遭人陷害,被革去官职流放到江南一带。在流放的日子里,他依然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公元前年,楚国都城被秦*攻破,屈原眼看国破而无能为力,心如刀割,万念俱灰,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提笔写下了一篇《怀沙》,然后抱起一块青石,纵深跳入了汨罗江中。楚国百姓听说屈原投江,悲痛万分,自发到江边凭吊,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百姓就将食物扔到江中,后来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饮雄*酒,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总结分享:我们要多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并做好传承和发扬。
刘涵宇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共读书目/文章:中国传统节日
参加人员:刘涵宇,刘涵宇妈妈
共读过程:
端午节为什么戴五彩绳?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门口插艾条?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共读《中国传统节日》一书。
总结分享: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端午节纪念屈原,屈原的那种爱国情怀,深深的刻在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虽然各地过节的习俗不尽相同,但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睢芯晴第十六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参加活动:端午节穿越时空,汉服派对
参加人员:睢芯晴和小表姐
共学过程: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五月五端午的意义很丰富呢,首先这个日子是古时民俗认为的“毒月”“毒日”,为了便于警示人们防疫的时间到来,所以有“避五毒”的习俗。另一个是屈原不忍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在五月五日投江殉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形成了赛龙舟和包粽子吃的习俗。还有一个是纪念含怨而死的伍子胥。有了这些历史内容,让我们的端午节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文化气息。
总结分享:我们在这个节日中也亲身体验了很多习俗呢,吃粽子、做艾草香囊、点雄*酒、画额。我们还唱起了端午儿歌“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这个节日过得非常有趣!
韩迪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共读书籍:《端午节》
共读内容: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读后感想:屈原的一生,爱憎分明,决不随波逐流,以至于受到排挤,遭到楚王的两次放逐,最后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吴雨辰第十七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共读书目/文章:
参加人员:吴雨辰
共读过程: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节日食品是粽子。吴雨辰观看了屈原一些视频,还制作了端午节粽子的画,和家人一起品尝了粽子,过了一个十分快乐的端午节。
李正果第十六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的由来
参加人员:妈妈、李正果
共读过程:正果和我共同阅读了端午节的故事,据说,春秋时楚国大夫屈原报国无门,悲愤的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里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人们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吃掉,就往水里仍米团,演变成后来的吃粽子.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还有端午挂香囊的习俗,是为了驱邪避虫,还有往家门口插艾草,都是为了驱虫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每个习俗都包含意味深长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能让他传承优良的传统.
化息戎、化息恩第17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参赛人员:妈妈、化息戎、化息恩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吴易阳第十七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参加人员:吴易阳、妈妈
共读过程: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热闹喜庆隆重的春节,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节,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许许多多的节日,让我们不亦乐乎,端午节便是其中之一。
要问端午节的美食是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粽子了!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遭到去职、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许多诗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秦*攻破楚国京都后,屈原不愿看到自己国家被灭亡,所以抱石投江自尽,爱戴他的百姓听到后纷纷赶到江边,用粽叶包着米饭投到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鱼龙虾蟹吃饱之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酒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有特色。
张一晴十七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的由来
人员:张一晴,妈妈
内容:今天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是每年阴历五月五日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当端午节来临时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据说,屈原自投汨罗江,百姓马上划船找屈原,但始终找不到。人们很担心屈原被鱼虾吃掉,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往江里扔,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来纪念屈原。人们为屈原编了一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范清元第十七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共读书目:端午节的由来
参加人员:范清元、妈妈
共读过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组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江自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寻找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线,发展成现在的粽子。
总结分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酒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段垚希第十七期家庭读书会
主题:端午节
参加人员:段垚希,爸爸妈妈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妈妈给我讲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在客厅开展这期读书会,来更清楚的了解端午节!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彼此分享!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图文:一四中队学生
编辑:怀晋
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