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元知万事空”,生命的烛火在即将熄灭的时候,人们身边的一切都变得转瞬即逝而异常安静了起来。死亡的未知不仅仅可以带给我们恐惧、敬畏,也可以带给我们在陪伴之人的关心和爱中走完最后路途的幸福美好。
在这个通往黑暗的过程中,生活过去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总会犹如势不可挡的洪流一般,涌上人们的心头,让人们回味着过往留下的追悔莫及和心怀余温的印迹,让人们反思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死刑,作为刑罚里面的最高处罚,在设立的之初便通过其悲痛的离别性质,表达着法律和规则的坚不可摧。可是,将身体发肤作为绝对神圣之物的我国古代人民在面对死刑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
从清代死刑犯为例,通过剖析其在剑拔弩张环境下人生最后二十四小时的吃喝玩乐,为我们揭开了问题的答案。
清朝死刑犯人生的最后二十四小时
死刑作为对犯罪者最高的惩罚,是对行为约束“最大化”的办法,其不仅是一份报应、是让社会得到相应的公正,也是教育所有轻视他人生命的罪大恶极之人生命的脆弱和价值。在我国古代,死刑意味着不仅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无法转世的悲哀。
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其一,古代的人们热衷于研究文学和艺术,热爱作诗、书画、弹琴、赋词,由于先天的科学知识匮乏,人们编造出了一系列牛*蛇神来解释未知的自然现象。
所以信奉*神的人们在行刑之前都会用喷洒*酒、请人坐法等方式击离恶贯满盈的*魄,这在当时封建的思想中便规定了死刑犯离去的永久性。
其二,我国古代的死刑犯讲究通过斩首的方式被结束生命,而在满是封建迷信充斥的古代社会,被斩首的犯人因为身体结构不再完整,而很难再转世为人,所以这不仅是生命的终点,更是永无天日的黑暗漩涡。
所以,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封建迷信害怕*神的古代人对于死刑犯的临刑前一天的“照顾”是十分细致、人道的。我们可以从清代死刑犯人生最后二十四小时的吃喝玩乐看出来:
其一,吃。不但要吃得好,还要符合死刑犯的个人要求。对于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在行刑的前一天,看管犯人的衙役前一天晚上便会发给囚犯一斤清油大饼和一斤酱肘子,让犯人享受最“舒坦”的一顿饭。
要知道,在那个粮食产量极低的年代,“农民犹饿死”给别说养一只家畜了,而肘子又是猪肉最金贵、最美味的部位,所以,死刑犯在执行之前的伙食质量也是极高的。
而在行刑的当天早上,衙役们还会带着犯人们来到集市吃上一顿火锅,讨个洗刷之后重新生活的好彩头。这也是直到今日,北京都很少有人早上起来吃火锅的原因。
而更加细致入微的是,死刑犯在从监狱到斩首的菜市口途中,如果想要再吃一口街上的任何东西、穿街上看到的任何丝萝绸缎,衙门也会满足他们,由刑部报销,更加准予囚犯的家人前来送饭,给予囚犯最后的温暖。
其二,喝。不光是在行刑当日和前一日的用餐过程中衙役会给囚犯准备上好的白酒,在通往宣武门的路上也会有一家名为破碗居的酒铺,按照惯例囚犯们需要在这里用大碗饮下一种*酒和白酒混合在一起的“金银汁”,喝完了将酒碗打碎,这样才是吉利。
其三,玩乐。为了躲避死刑犯**对自己的折磨,古代的官员衙役在囚犯的玩乐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由于古代问斩讲究春夏不得,秋后问斩的习俗,所以每当有一批即将行刑之人,监狱也会安排杂耍大鼓的艺人来到牢笼之中,为犯人们表演,为他们驱散恐惧。
剑拔弩张下行刑相关人员的吃喝玩乐
除了死刑犯在行刑之前要通过吃喝玩乐来寄托最后的喜怒哀乐,行刑的相关人员在行刑前后也会通过吃喝玩乐的方式,避讳死亡的影响。
首先,来看与行刑最直接相关的刽子手。刽子手虽然每天要面临着为死刑犯行刑的日常,但是还是有着很多的避讳。
在行刑之前,刽子手通常都会在刀上喷一口烈酒,以通过祭祀用的辟邪用品驱散死刑犯的*魄。而在行刑之时,刽子手还会仰仗着自己修炼数日的刀工功底,瞄准囚犯脊椎的软骨处迅速落刀,并尽量不割断喉咙,以求给予死刑犯转世的机会。
而在行刑结束之后,刽子手也会和找来一帮闲散的朋友,来给自己披红挂彩,敲锣打鼓,并且到城中最热闹的酒店喝酒玩闹,以求通过热闹繁杂的环境,趋避死刑犯的*魄。
这种方法也与我们传统佳节过年放鞭炮以赶走“年兽”的方式有很大的相同点,而不同点却是刽子手一定要点上艾酒、雄*酒这些辟邪的酒,驱散恶灵。
其次,来看参与和目睹的官员们。他们在行刑之后,也会选择通过做一些仪式活动来驱散邪灵,而在作法之后,由于害怕邪灵打扰自己的家人,他们也会选择在家外热闹一晚的方式规避封建迷信中的“脏东西”。
更有一些知县还会要求手下的吏员在衙门门口放上几挂鞭炮,讨一个吉利。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菜市口先得血”每每行刑之后,宣武门前的鹤年堂药店总会获得最新鲜的人血馒头。
人血馒头是封建思想中,传统药店用馒头柔软的心蘸取刚被处决犯人的人血,再由有患有肺痨重疾的病人食用,治疗疾病的“良药”。这也是传统封建思想中,剑拔弩张之下吃喝玩乐中最血淋淋的悲哀。
“薄暮过西市,踽踽涕泪归”。从清朝死刑犯被和相关判决参与人在处决前后的二十四小时吃喝玩乐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传统封建思想中人们的落后,另一方面也看出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人民的尊重。
我们虽然在制度和规范的限制下必须严厉处罚一些罪大恶极之人,但是对于他们我们却没有选择向西方宗教中的绝对打压和一味驱散。
地狱固然可怕,但是人间也会给予他们最后的美好,在处决死刑犯的最后一刻,我们的制度还是将“仁”和“义”发挥到了极致,通过我们传统思想中留给死刑犯转世的机会、让死刑犯在温暖和饱餐后踏上归途、让在世的家人可以和囚犯见最后一相互给予温暖,等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情怀,讲究人道的国家,其在血液中流淌的包容也是今天我国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傲然挺立在世界之林的根源。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固然存在过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华夏儿女也以他昂首的姿态,在以一个崭新的面貌不断发展,成就自我、成就世界。
作者:甬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