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有副作用吗出乎意料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d/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关于中药的毒副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也有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很大。我个人认为,这主要与对“药物副作用”的概念理解不透彻有关系。所以,孔子强调“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概念不清会导致误解产生。

药物副作用与中药不对证用药是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比如砒霜,也是中药,古人许多治疗哮喘的方子用到它。无论对证使用与否,无论是寒哮还是热哮,他对人体的危害都是存在的,因为它含有砷,有毒。所以,现代中医治疗哮喘,一般人很少去用它了。

副作用(SideEffects;AdverseReactions)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仔细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就是治疗量,也就是合乎规范的剂量,不是盲目的大剂量胡乱用药。第二是治疗目的以外,多数药物都是立体的多向的,作用于人体会出现多种反应。比如中药大*,不仅可以通便,还可以活血化瘀。如果我们想应用大*的活血化瘀功效,那么其通便的作用就成了副作用。

所以严格来说,所有的药,包括化学药、中药、中成药都有副作用,只是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都会表现出来。有些人说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这肯定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有些中药对胃肠有副作用,很容易引起恶心甚至呕吐,比如桔梗、瓜蒂,有些人比较敏感,正常剂量饮用也会有点恶心的感觉。有些人认为喝中药恶心是不对证,这是很片面的,有些药物就是会引起恶心,还有个人体质的敏感度。

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作用有时是相互转化的,比如桔梗、瓜蒂有让人恶心呕吐的功效。而如果遇到吃了坏东西需要催吐的,桔梗、瓜蒂让人恶心呕吐的作用反而成了治疗作用,很有意思。再比如使用大*来活血化瘀,其通便的作用是副作用,但是如果遇到既有瘀血又有大便不畅的患者,选择大*反而更合适,可以物尽其能,发挥多种功效。

所以,中医处方绝不是药味越多越好,关键是做到物尽其能,保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用量。好的中医,好比是精明的小老板,要让公司每一位员工人尽其用,若一个人能干两个人不同的工作,肯定要优先选择录取这样的人。发一分工资,可以完成两种甚至多种工作。一味药可以同时解决的问题,就不用两味药。

中医对待中药副作用,我们祖先是很客观务实的,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不回避。除了上面提到的根据病情选择,仔细斟酌,合理选用。还有通过配伍减少副作用,比如附子有毒,配伍甘草可以减少毒副作用。也可以通过煎煮来减轻副作用,比如乌头,先煮半小时可以减轻副作用。也可以通过炮制减轻副作用,比如苍耳子有毒,但是若经过炒制,副作用会减轻。还有服用的方法,也很关键,每个病人我都是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量身定做,减少副作用,反复叮嘱,可惜仍有一些患者我行我素,不太重视。

有些人故意炒作中药副作用,并且借此讽刺中医,基本都是别有用心,动机非常值得怀疑。因为这些人常拿中医人自己早已淘汰舍弃的过去说事,比如有人拿马兜铃说事,说实话现代中医还有几个人敢用马兜铃口服,我一次也没用过。古人用它来治咳嗽,比如补肺阿胶散,但是后来发现其副作用很明显,所以就越来越少用了,中医也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个别人总是拿中医不成熟的历史过去说事,其心可诛,这与讽刺嘲笑孔圣人小时候也尿床有何不同,炒作而已。

中药种类很多,不是一种药物,平和如山药小麦,峻烈如砒霜雄*,这都是中药,笼统说中药有无副作用,这不客观。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常用中药在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内,副作用很小,比多数西药更安全。况且,我们还可以通过炮制、配伍、辨证、煎煮、服用方法等多种途径来尽可能减少其副作用。当然,若是大剂量猛开药,超过常规治疗剂量,或者中药质量不合格,这些就不属于副作用范畴了。

对待中药副作用,不夸大不回避,求真务实,通过一切手段尽可能减少减少再减少,不仅是对病人负责,也是保护自己。

更多干货文章,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