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雄黄酒咸鸭蛋白石笔下的端午美食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63.html
抢购点击?随时随地学国画

最齐全的国画教学资料,学习国画必备!

雄*酒、咸鸭蛋,白石笔下的端午美食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节伴着粽叶的阵阵清香如约而至。在中国民间传统里,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整个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

齐白石先生作画

说来也巧,年,齐白石学生王文农奉命筹建武汉东湖屈原纪念馆。期间通过张难先去信齐白石题写了“屈原纪念馆”馆名。历史上,屈原纪念馆曾收藏了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流失。齐白石曾云:“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见古今人之所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观天地之造化,来腕底之*神,对人方无羞愧。……”这段朴实无华的话实际道出了齐白石一生坚守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齐白石《端午美味图》

这位来自湖南楚地的画家,没有屈原式的浪漫气质,反而继承了湖湘学派重视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芥子园画传》到有名无名的前人画迹,甚至一些弟子或民间工艺品上的图案,只要有用便借鉴学习;对于古代名迹,他却没有收藏并反复临摹研习的爱好,他没有沉重的祖宗包袱,不曾被庞大的传统和派系观念束缚而变得谨小慎微,因此能够胆敢独造,开创独具一格的画风。

齐白石《粽子图》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龙舟竞渡、吃粽子,以及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酒,还有挂钟馗捉*像、采药驱狼等。我国古籍对各地的端午节俗亦多有记载,如东汉应劭《风俗通》:“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端午,以菖蒲一节九寸者,泛酒以避瘟气。”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让我们通过一张张作品来感受白石笔下的端午情怀。

齐白石《五日吉祥》

古人认为,端午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因而被认为是犯禁忌的日子。为了避免被“五毒”(蛇、蝎子、蜈蚣、蟾蜍、蜘蛛等毒物)侵害,人们便探寻各种化解的方法,就有了对付它们的“五瑞”,它们就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五种植物,合称“天中五瑞”。《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此画作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寥寥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干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齐白石《粽子*蜂》

在现代,很多网友给端午节起昵称为“粽子节”。大师齐白石便喜欢画粽子,他创作的《端午》以及《端午美味图》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这幅《端午美味图》作于年,已是齐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此等形象,在前人画作中极其少见,他们代表了与普通人同乐同忧的东西,蕴涵着朴素的思想感情。此帧端午图已是白石老人最晚年之作。据说,《鸭蛋苍蝇》在年拍出了51.75万元的高价。

齐白石《端午美味图》

如果说对端午节有什么期待,我小时候主要是冲着咸鸭蛋去。现在各种食物都那么丰富,本不应该再稀罕,不过对咸鸭蛋的兴趣始终不减。这张白石的《端午咸鸭蛋》,看第一眼就有食指大动之感,因为这蛋心色彩浓艳明快,红得太诱人了。而那画中种种食物餐具,包括那只小强的姿态,又是那么灵动接地气,老家饭桌上不就是这个随性的样子么。我好像都看到画旁边有一个端着酒杯笑眯眯的老头正要往下下筷子。

齐白石《盐蛋》

他作的一幅《粽子》中,以浓淡赭色,用大笔涂出一个个的三角形,分明是熟粽,再以浓墨画系粽的绳草,粽子或聚或散,充满了变化。为了增添画面色彩感,在左上角画两瓣切开的盐蛋,朱磦色的蛋*使满幅生辉。

齐白石印款《粽子图》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有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的习俗。齐白石的画中,艾叶偏倚右侧,菖蒲居左,浓墨勾茎不失"剑气"。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菖蒲叶有清香,可以提取芳香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它还可以入酒,“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本草纲目》中说菖蒲,“其益智宽胸,去湿解毒,可以使人耳聪目明。”菖蒲在古人心目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能是为了体现这种重要性,古人将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菖蒲还有自己的月份,农历五月被称为蒲月。齐白石等常以菖蒲为题作画。有《端午日》题画诗为证:岁岁端阳节,菖蒲插满门。果然真是剑,应享太平春。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的《端午》里,一盘红樱桃、两个粽子,巧妙点出作品的主题。凸现出老人节日的欢愉及生活的热情,诗一般隽永感人。齐白石的小品画《盐蛋》,上方画两只包裹*泥的盐蛋;中部置一大瓷碟,碟中搁四瓣切开的船形盐蛋,蛋白蛋*十分中看;右下角画一只小昆虫。《鸭蛋与酒》,画的是一只圈足、浅腹的瓷盆,内置三瓣切开的盐蛋,盆后是一只白瓷酒壶和两只酒杯,朱磦色的蛋*成为整个画的亮点,夺人眼目。

齐白石《端午佳品》

齐白石《端午佳品》

齐白石《端午佳品》

更多精彩文章请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