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彩蛋、点雄黄、做香囊……今(24)日,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乡村少年宫端午实践体验活动。
活动开始,孩子们首先通过“端午之源”的小剧场,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知道了这个节日既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是对他爱国情怀的歌颂,又有“祈福化煞、驱邪避毒”的尚美愿望,所以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囊的习俗。
活动现场,学校特地准备了雄黄,由老师在孩子们额头写下“王”字。端午“点雄黄”是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这一天,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点上“王”字,寓意孩子将来犹如老虎那样勇敢,也意为保佑孩子如意吉祥。
制香囊也是当天的“重头戏”,老师们早早就准备好了艾草、菖蒲、陈皮等材料,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就地取材,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香囊。
1年级9班的谭浩说,自己以前也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制香囊的习俗,“听老师说,香囊里的药材,还可以驱蚊驱寒,我要拿回去送给妈妈。”
这边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制作香囊,另一边绘制彩蛋、制作五毒饼的体验区同样热闹不已。
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和制作,孩子们手中的彩蛋终于成型了,画风各异,看起来可爱至极。“我画的是‘友善’彩蛋,希望大家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一名男同学得意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另一名女生举着自己的“杰作”说:“我会将这个彩蛋送给家里人,祝他们端午节快乐,健康平安!”。
“现在很多孩子对于端午节的印象只剩下‘粽子’。”一名老师说,其实端午节除了各种习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双山实验小学副校长唐景勐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我们的活动包罗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诗词等,文化不仅是听一听,更是动手做一做。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培育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投稿邮箱:syxw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