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佳
节
方块三角圆
粽叶飘香、龙舟赛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要到了
按照传统的节日习俗
这天会吃粽子,会戴香囊
门前挂艾叶,河里赛龙舟
你知道吗,有些传统习俗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一起来看看吧!
1
吃“五红”:这些人不适合
习俗介绍:在一些地方,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吃“五红”,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鳝”。据说,端午节吃“五红”是为了驱赶蜈蚣、蝎子、蛇、蜘蛛、壁虎,这“五毒”。吃“五红”结合地区物产,靠海的吃海,靠山的吃山。
养生点评:“五红”中有蛋、肉、鱼虾,还有蔬菜,从营养学角度讲,可谓是品种丰富,营养齐全;对于预防夏季传染病,增强人体免疫力都很有好处。由此可见,古人“五红”习俗对健康饮食也有借鉴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五红”当中,蔬菜较少,肉类较多。这与古人生活水平不高,在节日进补的观念有关,现在许多人已经出现了“三高”、糖尿病等“富贵病”,如再盲目追求吃“五红”,就会加重健康损害。
2
饮雄*酒:雄*有毒勿饮用
习俗介绍: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酒。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酒,现出真身。相信大家心目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雄*酒,南京人有很多风俗。南京人端午讲究“破火眼”,就是把雄*泡在酒里,在太阳下暴晒。全家人蘸着酒在眼睛上擦一下,这样不得红眼病。养生点评:“很多地方把雄*酒直接用来涂抹眼睛,并不科学。雄*是有毒的,化学成分为硫化砷,现代医学证明它还有一定致癌作用,临床上需要外用的话,医生都特别慎重。至于喝雄*酒,则更不安全,因为喝雄*酒会产生头疼、呕吐、心慌、中枢神经麻痹等中毒症状。
3
洗百草浴:因人而异选草药
习俗介绍:端午节有个别称也叫“浴兰节”,就是洗百草浴。屈原的《九歌·云中君》就有“浴兰汤兮沭芳”之句,可见兰汤浴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宗懔所著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有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后来,人们一般是煎煮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养生点评:夏季用中草药洗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中草药性味清凉,如菖蒲、银花、桑叶、薄荷等,还可以解除热毒,对风寒、痱子确实有一定疗效。每个人体质不同,药浴时要因人而异。比如,虽然是夏季,但有些人本身有寒症,再用清凉药物泡浴,可能会适得其反。药浴时,水温不要太高,泡浴时间不要太长,皮肤有破损的人不要药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草药。
4
插艾叶:过敏体质要远离
习俗介绍: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上,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在有些地方,男女还会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养生点评:艾叶和菖蒲光挂着,杀虫和去菌的作用不一定有多明显,因其有芳香气味,熏一点艾叶倒是可以驱虫避蚊;只是城市人大多住高楼,烧熏艾叶,要警惕火灾隐患。此外,家中如有过敏体质的人,如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家里最好不要放置艾叶,以免诱发打喷嚏、哮喘、皮肤出红疹等过敏性症状。
5
吃粽子:以下朋友只可尝尝鲜
习俗介绍: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历史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养生点评:吃粽子时,可以适当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于消化,并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但以下朋友只可尝尝鲜:
1、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2、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3、胃肠道病患者。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4、老人和儿童。粽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果吃得多了,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END
编辑|庞伊菲审核|李龙光
往期回顾
1、荣耀!跃升14位,医院蝉联“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强”!2、刚刚32岁,除颤34次,家属已做最坏打算,他们却让死神收手!3、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我院抗击新冠疫情获河南省表彰殊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