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鹤顶红被叫作毒药之王,毒性究竟有多强今天 [复制链接]

1#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北宋时期,鹤顶红是苏轼《山茶》诗中落墨于山水画的颜料,然而诗意的描绘并不能诠释鹤顶红的全部性质,名称虽美,可鹤顶红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在别有用心的人手里,鹤顶红是“砒霜”和“丹毒”的雅称,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武大郎正是死于潘金莲所投的鹤顶红,可小说终究是小说,现实生活中,真的有鹤顶红这种毒药吗?

毒药之王

上古神话故事中,女娲用泥创造人类,为了人类社会能长治久安,又炼石补天,这才让华夏文明得以繁衍生息。

若干年后,三皇之一的炎帝出生,带领人类社会走向繁荣,炎帝因发明医药、制作农具、教导人们耕种等种种贡献,又被当时的人称为神农氏。

神农氏尝完百草后发现,越是鲜艳的植物,毒性则越强,基于这个理念,古人一刀切的将所有艳丽的东西划归为有毒一类,其中便包括丹顶鹤头上的鲜红丹顶。

到了封建王朝时期,帝王为巩固统治,又想兵不血刃的铲除异己,时常赐鸩酒,也就是毒药来谋杀大臣或皇族。

其实赐鸩酒只是一个体面的死法,如果毒药毒不死,还有一万种死法在等着他们,所以不管毒药毒性强不强,那些被赐死的人都难题驾鹤西去的下场。

统治阶级有统治阶级的死法,平民百姓也有平民百姓的消亡,潘金莲为了毒死武大郎,从西门庆那里借来鹤顶红。

鹤顶红分两种,一种是白色的慢性毒,叫白砒;一种是红色的急性毒,叫红砒,潘金莲所用的鹤顶红属于白色的,这也是武大郎在连喝几天毒药才死的原因。

如果心急一点的,会用红色的鹤顶红,这种鹤顶红吃到肚子里后,会在半小时内发生作用,被害者经毒药影响,身体会出现诸多不适,比如呕吐、腹泻、四肢痉挛、胃出血、呼吸麻痹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武侠小说正派和反派的对决时,反派为取胜丝毫不顾忌武德,用事先在正派的酒水里投毒的方式,来达到取胜的目的,电影《大侠霍元甲》中,霍元甲正是中了鹤顶红才在擂台上身亡。

经过影视小说的描绘,鹤顶红成为当之无愧的毒药之王,似乎所有龌龊勾当,阴谋诡计背后,都有鹤顶红的身影,说起鹤顶红的发现,还是道家炼丹术士误打误撞的杰作。

晋朝时期,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在某次炼丹时,将硝石、松脂、雄黄三种中药混合在一起,提炼出另一种化学物质砷,当时元素周期表还没有传到中国,所以葛洪称这种提炼出来的丹药为“仙丹”,这便是砒霜,也就是鹤顶红的前身。

中药书籍《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对砒霜曾有过记载,将砒霜归类为药引子的一种,少量服之可以治疗疟疾、癣疮、化痰,如果服用过多则会中毒,倘若毒性不明显的话,可用冷水研磨绿豆解毒。

随着时间推移,小说家们的笔触,民间的以讹传讹,让鹤顶红成了毒药之王,可通过当代的科学分析,鹤顶红真相逐渐被后世科学家揭露。

科学分析

古人讳疾忌医,认为鲜艳的东西都有毒,体态修长的鹤虽然美丽,但头顶的那一抹嫣红却是剧毒之物。

越是美丽毒性越强,这是大部分古人的共识,古代人对于各种事物都有雅称,例如茶叶叫不夜侯,研墨用的砚台叫即墨侯,席子叫夏清侯,老虎叫白额候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正是因为古人附庸风雅的习惯,砒霜有了另外一个隐晦雅称,结合古人对鲜艳事物的恐惧,人们称砒霜为鹤顶红,其实砒霜的本意已经包含恐惧的含义,砒是《山海经》中猛兽“貔”的谐音,或许古人觉得单字不霸气,如果直接叫貔貅又恐人望文生义,这才让丹顶鹤头上那抹鲜红带上,有了毒药之王鹤顶红的名称。

古人虽然重实践,可由于社会发展受限,统治者重文轻理,化学这门学科只以旁门左道流传,并不受主流追崇,缺乏科学知识的古人虽然知道砒霜有毒,是通过硝石、松脂、雄黄三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但为什么三种物质的结合能产生剧毒,却没人能说出所以然。

到了近代,科学传入中国,科学家们发现雅称鹤顶红的砒霜,其真实成分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化学方程式是As2O3,由一种无臭无味的无机化合物组成,多呈白色粉末或者结晶状态。

三氧化二砷的晶型状态又分为单斜晶体、立方晶体、无定形晶体,外形和人们常见的冰糖类似。

作为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砒霜不仅在中国为人熟知,在国外也让人谈之色变,比如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死因就是慢性砒霜中毒,古希腊、古罗马帝国也有很多王公贵族死于砒霜。

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朝末年的光绪帝也因砒霜去世,这也是慈禧前脚走,光绪后脚也跟着走的原因。

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古人制成的砒霜的原材料为红信石,颜色呈粉红状,由于古代制药设备常为丹鼎,生产环境较为简陋,所以提炼出来的三氧化二砷浓度并不达标,达不到白色粉末状。

但即便如此,经过加工后的粉红粉末一旦进入人体,会快速和人体内的蛋白质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失去活力,让人出现麻痹的症状,而且这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粉末会阻碍气管呼吸,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令人缺少ATP(由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连接而成),也就是人类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一系列的科学分析将鹤顶红的真相公之于众,到了如今社会,人们已不再谈鹤顶红而色变,甚至通过合理利用,鹤顶红在今天社会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双刃毒药

年10月27日,世卫组织将中国人称的砒霜,雅称鹤顶红,化学名称为三氧化二砷的元素列为1类致癌物,令鹤顶红成为世界范围内人所共知的毒药。

祸福相依是人生常态,这一常态也适用于鹤顶红的使用,经过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分析利用,当今社会鹤顶红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小作用,这些作用大致分为6个方面。

第一是由鹤顶红提炼出的砷,是制造半导体的原料之一,而半导体这个新名词,在各种现代化设备中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像是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光伏发电的研制都离不开半导体;

第二是玻璃方面,因砷特有的非金属元素属性,可以用来研制脱色剂和澄清剂,可以增强玻璃制品的光泽度和透光性,使其看起来更为美观;

第三是农业方面,砷在农业方面的作用和鹤顶红作为毒药的属性十分相似,因自身含有的致命毒性,常被当做消灭害虫的杀虫剂,经加工还可以研制成除锈剂,使各类大型农具设备更加锋利;

第四是房屋建设方面,砷的无色无味以及晶体性质,常被当做染料和涂料的制作材料,这让覆盖砷涂料的家具有着很强的防腐、防污效果;

第五是化学研究方面,化学实验中,砷起到分析试剂的作用,像是还原剂、基准试剂等,都离不开砷的身影;

第六是工业方面,砷是制造硬质合金的原材料之一,是工业黄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黄铜中含有微量砷元素,可以防止黄铜内活性较强的合金租元腐蚀溶解,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腐效果。

以上六点是鹤顶红原料砷的优点,但事物总有双面,当今社会人有人因误食砷而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年,郑州一女高中因恋爱纠纷,将鹤顶红的白色形态掺到食堂面粉中,致使学校多人中毒住院,幸好稀释后的砒霜毒性有所降低,这才没有产生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砒霜中毒的情况在国外也曾发生过,在英国曾有过一起大规模砒霜中毒事件,起因在于糖果商意外将一批白色砒霜当做面粉,将其掺入制作糖果的容器中,致使当地两百多人食物中毒,造成21人死亡,经过这一事件,英国颁布了一条《药方法案》,禁止市面上的砒霜流通。

虽然生活中砒霜很少见,但并不代表没有,如果皮肤接触到砒霜,要迅速将沾染毒药的衣物脱去,然后快速冲洗皮肤,要是眼睛触碰到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如果不小心吸入或误食,要输氧和洗胃,不管怎么自救,医院做个全面检查以防万一。

正是因为鹤顶红的特殊毒性,让其有着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反差效果,如果将它当做毒药,那么它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毒药之王,如果将其当做化学元素,那它就是促进各行各业前进的化学原料,其实选项一直在人类自己手中,只是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一抹嫣然的鹤顶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