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粽香飘飘话端午假如没有屈原,我们还能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方法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走在小巷弄里,闻闻那阵阵的粽香,看看小商贩们挂满推车的漂亮香囊,各种编织的五彩线,听听抑扬顿挫的叫卖声,望望那满地厚厚的粽叶,端午节快到了。有关端午节的说道可真不少,吃粽子、挂艾叶、塞龙舟、饮雄黄酒、佩香囊以及驱五毒等等。此时,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在这样一个流传千年的全国性传统节日里,还有多少人记得屈原——这个跟端午节几乎划等号的历史人物。好奇心的驱使,我在百度搜索指数中查询了一下,搜索的结果是这样的:

端午节:,

端午节放假:65,

粽子的做法:10,

端午节的由来:5,

屈原:5,

端午节

于是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假如历史上没有屈原,或者屈原在两千三百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没有投汨罗江,今天的我们还有机会过端午节吗?还能吃到这美味飘香的粽子吗?这就要追问端午的历史溯源了。

端午节因天人相应而立,孕人文精神而丰

端午节的来历

1、闻一多先生主张由古百越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节日而来,主要是端午节两个主要活动吃粽子和赛龙舟都与龙相关。

2、端午节起源于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

3、起源于夏至,因为端午接近夏至,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4、迎涛神传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5、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粽子飘香

从我的个人感性认识,我更偏向于恶日与夏至日的综合。从整个端午节的风俗来看,全国各地唯一共同点就是趋吉避害、祛病防疫。端午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也正因为如此,民间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端午节放假期间,你是否也计划给自己的房间来一个大清扫呢?

端午节自古有之,非因屈原才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历史上推出的端午候选人物主要包括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勾践、曹娥、陈临、周处、钟馗、黄巢、张天师、蚕神、农神以及药王神等。

经过民众的长期筛选,影响最大的有三位是:屈原、伍子胥和曹娥。这三位入围者都有感动历史的人生故事,去世原因都跟水和五月初五有关,死后都被后人追思礼赞。如果将历史上所有与端午节有关的人物进行PK,屈原无疑是最终的胜出者,成为历朝历代公认的端午人物。

屈原

屈原对端午节的影响力有多大

假如历史上没有屈原,端午节恐怕也不一定能流传到今天,即使勉强传至今日,也顶多仅仅限于两湖、江浙等楚文化地域,不太可能成为全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甚至影响到包括日韩、朝越等汉字圈的国家。泱泱大国数千年,节日多如牛毛,能脱颖而出并发扬光大的,一定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都有大量的文人诗词为其站台,相比较,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是最少的。而且一提到端午节,基本就会联想到屈原,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以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祭祀屈原才有的,可见屈原对于端午节的作用。

中国钟情于传说,每个传统节日都和一个或者多个历史故事扯上关系。不管怎样,每个节日在继承传统风俗上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然而,屈原与端午节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端午节这个载体,屈原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祭祀粉丝。要知道,作为中华第一人孔圣人,其祭祀活动一般仅仅限于官方,能够参与的普通老百姓少之又少;而祭祀屈原,有官方,有知识分子,更多的却是普通老百姓。端午节,全国各地都在“吃粽子、划龙舟”,祭祀活动可以说遍及华夏大地。官方祭祀屈原是推崇其爱国精神,知识分子祭祀屈原则是敬仰其文学成就,而普通老百姓祭祀屈原,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奋发向上的集体精神,当然啦,端午节放假也是普通百姓的最爱。

端午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

粽子好吃,切忌多食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效,例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够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具有清热除烦、健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女性在端午节放假期间一天最多吃三个粽子,成年男性一天最多也不要超过五个,而且晚上九点以后就不要吃了,避免消化不良。

艾草是“女人草”,大家一起来“拈花惹草”

产于山阳,采以端午的艾草,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作用,亦常用于针灸。每到端午节,它被插在家家户户的门口避邪、驱蚊,点燃艾草(也可以点艾条),平常的袅袅烟雾能除虫灭菌。艾草关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味妇科良药,所以又被称为女人草。

平时轻易手脚冰冷、痛经的女性朋友可天天用艾草煮水来泡脚,不仅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还能治疗脚气,可谓一举两得。艾草做的艾条就是艾灸的原料,端午节放假期间做艾灸是最好的补阳方法之一,能改善风湿病、关节炎等冬病。艾草做的艾绒还可以塞在肚兜里,能改善胃寒等。新奇艾叶做成的艾叶糕、艾叶炖鸡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格外有好处。

挂艾草

自己动手做端午节香囊

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壹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可起到防病的作用。

端午香囊

消病强身的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由于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就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的是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以及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五毒饼

点雄黄酒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这是杭州一句谚语,当地不少人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并且将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的阴暗处,或贮藏起来,当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点雄黄酒

粽香飘飘,茶香四溢

端午节,粽子永远是主角。但是由于粽子大多以糯米和黏黄米为主料,黏性较大,进食过量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粽子卡路里基本都在左右,热量高,此时配上一杯茶,可以去除油腻,帮助肠胃消化。

肉粽、板栗粽、水晶粽以及豆沙粽....不同口味的粽子适合喝不同的茶,吃粽子配茶是非常有讲究的。

1、白粽+花草茶:

白粽由糯米做成,没有馅料,食用时蘸白糖或其他料汁。吃白粽时,可以搭配花草茶,让粽香与茶香相伴,开胃又解腻。

2、甜粽+西湖龙井:

甜粽以小枣、蜜枣、豆沙等甜味馅料为主,甜腻的口感配合绿茶浅淡甘爽的味道,相得益彰。并且清淡的绿茶能够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

3、蛋黄、鲍鱼粽+桂花乌龙:

咸蛋黄、鲍鱼粽等咸味馅料的粽子,适合搭配桂花乌龙,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幽远口感。

4、鲜肉、火腿粽+糯米普洱/胎菊:

鲜肉、火腿等油腻的粽子,适合搭配普洱茶、胎菊,它们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

花草茶

这些拼配你都学会了吗?在端午节放假期间,一杯下午茶配上一个粽子,过个美美哒端午节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