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人们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几千年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最常见的习俗的吃粽子和赛龙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不过呢,因地域文化不同,每个地方也会有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例如在北方就有避五毒、洒雄黄酒的习俗;而江浙地区的习俗却是吃五黄、饮雄黄酒,更为奇妙的是在河北有些地方是忌端午期间是忌打井水的;在台湾地区却认为端午节正午的井水可以有治病的奇效。
不过这些奇特的风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节为什么要避五毒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端午节的“五毒”是什么?其实就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相传古人认为端午仲夏,俗称“五毒”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大量繁殖,易咬伤人,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避五毒”相关。在古代,所有人都住平房,包括皇帝,也没有楼房。所以容易受到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的威胁,通过毒性很强的矿物雄黄酒,一方面洒在庭院,防止五毒等动物的入侵。
“避五毒”最古老的习俗是采药,同时,人们在端午这天还要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还要饮蒲酒、雄黄、朱砂酒,并在室内喷洒药酒。
喝雄黄酒的渊源
据《陈氏祖谱》记载,唐昭宣帝天佑元年,为了怀念屈原,当时皇帝封其为“昭灵侯”。而湖北省荆门市陈家湾的陈元梁,更是在端午节,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制作了两种雄黄酒来纪念他。一种是以雄黄石(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毒)为原料制作的雄黄酒,称为矿物雄黄酒。此酒会在端午节当天,洒在庭院屋角,以驱邪辟虫;另一种是以杜仲雄花和黄精为原料制作的雄黄酒,称为草本雄黄酒。
陈家湾处于鱼米之乡,容易受到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的威胁,通过毒性很强的矿物雄黄酒,洒在庭院,防止五毒等动物的入侵。而草本雄黄酒在古代的的作用是驱瘟辟邪。端午前后,正是雨季来临,春夏交替之际,人们毛孔渐开,从中医的角度看湿气、邪气往往在此时入侵。古时人们认为草本雄黄酒正好用于在这个时候进补,扶正祛邪,驱除身体里的邪气。
(五月五产品图)
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
端午节南方有赛龙舟,北方端午节会做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端午赛龙舟的习俗大多都在南方地区。那么古时候北方人民在端午会做什么呢?大多数就是射柳和打马球了。
有人可能好奇射柳和马球具体是怎么玩的。所谓射柳,就是类似边骑马边射弓箭,看谁能击中的游戏;马球跟现在的马球非常相似——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
不过呢,说了那么多的习俗,我还是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回家吃到一口自家的粽子吧,毕竟节日的服
所以今年的端午节你准备回家了吗?不管回不回家,都不妨准备一些五月五雄黄酒送给亲朋好友,寄托自己的遥远的挂念和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