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支内蒙古大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306/v7n9eyb.html

端午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

起源:

端午“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该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1.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2.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3.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4.说端午节源于夏至。

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纪念人物

纪念屈原

端午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纪念伍子胥:

端午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子胥建议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吴王)不听,吴国大宰辅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活动

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赛龙舟

传说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饮雄黄酒

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撒墙壁间,以法诸毒。

佩香囊

端午节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

画额

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上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舌尖上的端午节

端午食粽

端午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吃茶蛋

端午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五黄”

端午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吃油糕

端午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吃大蒜蛋

端午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测一测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

01

我们国家的四大传统节日有什么?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02

端午节是否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03

国务院哪一年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

哪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答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