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创造生命的奇迹,下面就蟾蜍皮的抗癌效果和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蟾皮是蟾蜍科蟾蜍属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另有一种中药材蟾衣则是蟾蜍最外一层薄如蝉翼的皮,这层皮是蟾蜍在雷雨天自行脱落的,和蝉蜕、蛇蜕很相似。蟾皮和蟾衣有区别。华蟾素是从中华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水溶性制剂,华蟾素片则是用华蟾素制成的片剂。我们能在药材市场上购买到蟾皮、蟾衣和华蟾素片,也能买到华蟾素胶囊,这些均常用于抗癌。但是蟾衣价格非常贵,一张蟾衣仅重0.1克左右,售价上百元。患者如果服用蟾衣抗癌,通常一次需要服用1克,一日口服用-3次,经济负担较重,所以我们常用华蟾素片以及蟾皮抗癌。华蟾素片在某些地方已经纳入医保用药,但是在很多地方尚未纳入医保,华蟾素片也是非常昂贵的。相对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是蟾皮。蟾皮中所含的华蟾素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华蟾素可以显著的抑制小鼠肉瘤、小鼠肝癌、小鼠网织细胞瘤L2等肿瘤的生长,抑制率达30%以上。蟾皮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阻断作用。蟾皮对肾癌细胞GRC-1凋亡有诱导作用,可促进Fas表达,抑制FasL和bcl-2表达。华蟾素还能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并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降低乙型肝炎患者恶化成肝癌的概率。从古代医籍的记载来看,蟾蜍也经常被用于治疗乳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白血病等各种各样的癌症。华蟾素对癌性腹水、胸水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华蟾素还有增进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提高白细胞总数,增加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而蟾蜍也是一味有毒的中药,且其副作用较明显,患者服用蟾蜍制品,多容易见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头晕等副作用。长期大剂量的使用蟾蜍制品的患者的白细胞数也略有降低现象。以中华大蟾蜍为原料的抗癌药物有很多,华蟾素只是其一,六神丸、仙蟾片、天蟾胶囊、蟾酥注射液、蟾酥锭、蟾酥镇痛膏、蟾乌巴布膏、复方蟾酥膏等均含有中华大蟾蜍的成分,这还只是含蟾蜍成分的一部分中成药。这些中成药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很多医生也经常用蟾蜍制品配伍其他抗癌药治疗癌症。传统中医认为蟾皮的药性为苦,凉,有毒或有小毒。一般人都知道蟾蜍有毒,所以我们看到癞蛤蟆都会回避,但实际上蟾蜍的毒性并不是特别严重。王绵之教授的方剂学讲稿中提到他治疗身体易生长无名肿毒的患者,多嘱患者家属在夏日捕捉蟾蜍,去皮和内脏后煮熟了吃肉喝汤,一般只用吃两三次,患者便不会再老长各种疔疮疥肿。但是过量食用蟾蜍或长期食用蟾蜍制品的患者,确实有中毒的现象。媒体有时也会报道一些患者在用偏方治疗癌症时,食用蟾蜍发生中毒死亡事件。传统中医认为蟾皮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痈疽、肿毒、瘰疠、湿疹、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等。方鸣谦教授治疗小儿疳积重症就用干蟾丸。其制法较独特,是让蟾蜍吃五谷虫(即蛆),蟾蜍腹内蛆多了后,就消化不了蛆,反而被蛆吃了。医者取食用过蟾蜍的蛆在瓦片上焙干,再压成粉末,加入适量麝香,便可做成干蟾丸。蟾皮入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外用的话,多以新鲜的蟾皮(不去内脏)直接外敷在病灶处,或用黄酒将干品浸泡后外敷在患处。内服则可以入汤剂,也可以入丸散,入汤剂常用量为3-9克。一些临床中医常将之入丸散,因为蟾皮的味道极为难闻,炮制药品时,站在旁边的人都很容易呕吐。入汤剂后,患者服药更是很少有不呕吐的。入丸散可以搭配醒脾止呕的药物同用,常将之与丁香相配伍,用丁香克制蟾皮的副作用。另外,蟾皮在研成粉末作丸散时,也可以加入适量芝麻油,芝麻油也可以减轻蟾皮的副作用。夏日服用含有蟾皮的中药,更容易恶心呕吐,必须重用丁香、藿香和砂仁等药,方可减轻其副作用。民间有癌症患者自己捕捉蟾蜍食用或泡酒饮用抗癌,偶尔有治愈的,这样的案例各地都有一些,服用华蟾素的患者也有不少达到了缓解病情的疗效。不过单用蟾蜍制品抗癌的效果还是很有限,将蟾蜍制品与其他的抗癌药物如雄黄、麝香等搭配使用,可以提高抗癌的成功率。只是在实际使用时,应考虑搭配好克制蟾蜍制品毒副作用的药物,减轻其毒副反应,否则的话,多数患者会因为耐受不了副作用而无法坚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