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的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603/f5pg2f6.html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六要素。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这六要素。饮人:指一起饮酒的人,也可指善于饮酒的人;饮地:指饮酒的场所,包括酒馆、酒楼、酒肆等;饮候:指喝酒的时节,即特定的时节和季节饮酒的习俗;饮趣:指饮酒的乐趣和意趣;饮禁:指有关饮酒的法律和规定,如禁酒令、酒律等;饮阑:指饮酒之后天色已经很晚的时候,古人称为“阑”(这一点后面会细说)。
在我国古时,饮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饮酒的对象也常常是一些文人雅士或者朋友。例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写道:“斗酒相逢须饮我,且贪天地一青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一起饮酒的情景和乐趣。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对的人,做什么事情可能都是首要的元素。
饮酒地点在中国酒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古代,饮酒的地点通常是在家中的厅堂或者庭院中,或者是在酒楼、茶楼、客栈等公共场所。这些地方都能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幽雅的环境,让人们放松身心,品味美酒佳肴,畅谈人生。在家中,酒客们坐在锦垫、锦席上,围着一个低矮的酒几,端着酒杯,喝酒聊天,有时还会听琴赏画,或者看表演,享受美好的时光。在公共场所,酒客们坐在竹椅、藤凳上,吃着小吃,品着酒,听着江南弹词或者吟诗作对,或者观看杂耍表演,感受热闹的气氛。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饮酒文化,但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交流。
我们中国人喝酒,讲究时节、时间、气候。例如春节期间的喝春酒,端午节期间的喝雄黄酒,中秋节期间的喝月饼酒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伯虎就喜欢在晚上凉爽的时候邀请好友到他的庭院中的桃花坞相聚喝酒:“在晚风的拂拭下,唐伯虎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他将那美酒倒在酒杯里,微醺的感觉让他倍感清凉。伴随着杯中酒的香气,他沉醉于这迷人的夜色中,尽情品味着人生百态。而桃花坞的美景更是让他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神仙境界,与好友们共享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欢愉。唐伯虎的优雅举止和深邃的思想也为这场晚饮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让人们深深地陶醉于这份美好之中。”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饮酒往往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和享受。不仅要品尝酒的味道和口感,更要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唐代的酒文化就非常盛行,不仅注重酒的品质和口感,也注重酒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李白、杜甫、辛弃疾、陶渊明,哪位不是好酒如命?杜甫做官时,正值安史之乱,酒后微醺,羡慕那些隐居不仕之人,于是写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样的名句。辛弃疾更是把饮酒的场面写入诗中:“时时雨霖骑上车,点检蟾宫把酒阑,却话巴山夜雨时,散入潇湘四五家。”陶渊明与朋友喝到兴致,大笔一挥:“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
我国古代,喝酒必有禁忌。唐代时就有禁酒政策,对于百姓饮酒有着很大的限制和管制。除了国家政策方面的限制,喝酒的禁忌还体现在民间自然而然形成的约束和规矩。《诗经·小雅》便有“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意指饮酒时,主客左右有序排列,井然有序;《礼记·乐记》中的《乐章》中有云“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意思是说,酒的味道浓郁,饮用的时候要以礼仪之邦的规矩共同分享快乐。同时,劝酒、讲段子、背后说闲话也是古代文人雅士嗤之以鼻的恶俗,应拒绝和避免。
最后我们说说饮阑。字面的意思是饮酒的最后一杯。古人一般在饮酒的末尾,人们会饮下一杯特别的酒,称为“饮阑”,以表示结束宴会的意思。饮酒,并非饮酒之时的快乐,饮酒后,与好友相约散步,赏花赏月,慢慢体会酒后的微醺。古人还讲讲究酒后“欹枕”,讲身心彻底的放松下来,进入一种悠闲、放松的状态。当然,还有人喜欢下棋、饮茶、诵经、跳舞等。和今人的KTV、洗浴相比,古人“饮阑”好像有更多的选择,并非常文雅。
网友朋友们,你们有哪些好的“饮阑”的活动呢,欢迎评论区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