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孩子们用软陶制作龙舟。(陈嘉新摄)
点雄黄、挂榕叶等祈福。(刘东华摄)
粽叶飘香,击鼓争渡,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到。趁着小长假,人们或参与丰富热闹的端午活动,或宅家体验传统习俗的乐趣。
昨天,不少与民俗相关的活动吸引市民参与体验;幼儿园的孩子们跟着老师“捏粽子”、做香囊;对闽南风俗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从文史专家的讲述中了解厦门独特的端午节习俗和民间活动。
现场体验“贡鱿鱼”制作。(陈嘉新摄)
非遗生活市集
品尝地道老厦门风味软陶小课堂感受民俗魅力
坐在八仙桌前,品尝地道厦门小吃,或者体验极具闽南特色的“烧酒配”。昨天下午的非遗生活市集,各种闽台美食成为亮点,基本上都出自非遗传承人、老字号掌门人之手,如吴招治薄饼、贡鱿鱼(鱿鱼丝)、澳头蠔干粥、鼓浪屿馅饼、莲欢海蛎煎、老何章鱼土笋冻、厦门宾馆美食汇等。
配合端午节习俗的呈现,活动现场安排了两个手工小课堂。龙舟软陶小课堂上制作龙舟、粽子等,再以蓝色海浪为底色,把粽子拟人化,坐在龙舟里来一场划船比赛;香囊小课堂则教大家制作香囊。
本次市集是年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之“闽台文化交流巡展”的配套活动,由市文化馆、厦门报业传媒集团等主办,将持续至明天,活动时间从下午4:00至晚上8:30。在深田路42号楼展厅里,还可以欣赏到“掌上非遗”儿童绘画、手工作品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和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等展览,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作者,用画笔、相机和无限创意创作出的这些作品,多角度展示了非遗在现代生活中散发出的迷人魅力。
孩子学做香囊。(图/采访对象提供)
寓教于乐
孩子巧手“捏粽子”快乐体验民俗文化
大人们过节体验的是真正的包粽子,同安区兴国幼儿园的孩子们昨天体验的则是“捏粽子”,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他们用超轻黏土捏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还有的孩子在纸上画粽子。
除了包粽子,幼儿园还结合孩子年龄特点,组织了童真童趣的划龙舟、射五毒、点朱砂、系彩绳、做香囊等民俗活动。该园德育主任黄抒裴说,通过多元、趣味的游戏丰富孩子们的节日体验,让他们在合作、互助的快乐中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驱邪祈福
挂榕叶艾草系“续命缕”避邪
露天炒“午时盐”治腹泻中暑
除了大家熟悉的包粽子、赛龙舟,闽南地区特别是厦门还有独特的端午节习俗和民间活动。其中悬蒲系“续命缕”避邪是一个代表。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文史专家彭一万说,闽南地区有“粘符制彩胜”的习俗,“彩胜”指用五色纸或彩色绢,剪成小旗或燕、蝶、金钱等状作为饰物。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坚定介绍,同安民谚云:“插榕插艾好性命”。意思是将榕树叶、艾草系于门上可驱邪避恶。另据清道光版《厦门志》记载,五月五日妇女、小孩在手臂上系“续命缕”,用艾草制成虎形饰物,也是为了避邪。
另外,闽南民间还有两项端午民俗活动——射五毒(即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和壁虎)和炒午时盐。射五毒有强身健体作用,而炒午时盐能起到消炎作用。厦港朝宗宫曾在端午节举办的活动中就有射五毒:在墙上挂一张“五毒”图,用飞镖射向“毒物”,意即驱除五毒防病防害、祈求健康,也有无病无灾的美好祝愿。
炒“午时盐”要在端午正午时分(11时点到13时)在露天进行。朝宗宫管委会主任林招治家中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先备好炒盐材料(包含食盐、生姜、风葱、薄荷等),11时上香后,将备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再把锅放在烧纸钱的金桶中,焚烧纸钱开始翻炒。待炒至金黄色时,把锅拿开,冷却之后装入干燥瓶中。因为炒过的盐巴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老厦门人遇上痢疾腹泻或夏天中暑,会用“午时盐”泡水喝。
(厦门晚报记者龚小莞颜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