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贾元春赏赐红麝串与法海密受雄黄酒 [复制链接]

1#

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中的不同展示,映射出不同的人物命运。古老的端午习俗,在两千多年的流传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除了发端的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要用竹叶包糯米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以保护葬身汨罗的爱国志士屈原,《红楼梦》与《白蛇传》对端午的文化贡献也各有经典桥段,一喜一悲,精彩绝伦。

01《红楼梦》的端午赏赐:皇妃认定“金玉良缘”

端午临近,贤德妃贾元春从宫中赏下节礼,其中,最抢眼的赏赐便是红麝串,因为独宝玉和宝钗二人领得,连宝玉都不禁疑问:“这是怎么个缘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

这个情节便在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宝钗之“羞”确实有原因:

一则,“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结为婚姻等话”,从宝钗的角度来证实薛姨妈不止一次地在向贾家暗示“金玉良缘”。二则,“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可见,元妃的赏赐已合了“金玉良缘”,并且是在以家长的身份给了批示。三则,宝玉不会无知无觉,因为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就是在宝钗的引导下,给了宝玉“金玉良缘”的概念:“姐姐这八个字,倒与我的是一对儿。”

所以,宝钗“羞笼红麝串”,实在是大家闺秀的正常反应。只是,刚刚还在指天起誓的宝玉:“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姥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起个誓。”回头见了宝钗雪臂上笼着红麝串,再看宝钗形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令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正应了黛玉所言“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宝玉心里被种下的“金玉良缘”再次被唤醒!

02《白蛇传》的端午试探:法海要棒打鸳鸯

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与许仙的故事(《白蛇传》),里面有个经典桥段,就是端午节,许仙听从了法海的安排,把雄黄酒给娘子喝下去,结果宛若天仙的娘子现了恐怖的蛇形,许仙被吓得七魂出窍。已有身孕的白素贞,拼尽全力盗得仙草,救回许郎,但这位许郎从此畏惧了蛇仙,于是就有了后来“水漫金山”的恶战与“雷峰塔”的悲剧。

03端午习俗带给薛宝钗和白素贞的不同悲喜

已经修炼成仙的白素贞,能轻易上了凡夫许仙的当,就是因为多事的法海借助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饮雄黄酒,驱毒辟邪,结果就悲剧了!而能唤醒宝玉的“金玉良缘”意识的,也正是贾妃利用端午的习俗——熏麝香,所以赏赐宝钗和宝玉相同的红麝串,即用麝香特别熏制的一种手串,避暑祛毒!红麝串与宝钗的“冷香丸”相呼应,内外相助,正好可以压制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

所以,《红楼梦》的端午节,贾元春的赏赐,成全了“金玉良缘”。而《白蛇传》的端午节,法海密受许仙雄黄酒,实在是“棒打鸳鸯”的悲剧!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写到:“和尚本应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结果惹怒了玉皇大帝,法海最终也只有逃到蟹壳里去了,真是天大的讽刺!

乾隆娣欢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畅聊哦!

文中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附乾隆娣往期文章,欢迎点击链接继续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分享你精彩的点评哦:

《红楼梦》▏薛宝钗相貌描写分步完成,对宝黛钗关系变化有何暗示

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钗黛,谁更合曹雪芹的姻缘理想

曹雪芹意在警世人:《红楼梦》非青楼梦,乃芹心不可亵渎的女儿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