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光明以攻为守:郭本恒自比刘备
《投资者报》
任鹏宇“世道万难须放胆,世道两可须平心。”这是现任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最喜欢的一句话。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光明乳业勇闯常温奶和奶粉两大领域,一年后,整个中国乳业的格局并未如当初预期产生大的变动,而光明凭借着勇敢一搏仍然稳坐乳业季*宝座。郭本恒为光明乳业搏出了一片光明。数据显示,2008年,尽管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光明乳业的整体销售增长仍达到了16%;而2009年一季度,光明乳业率先扭亏为盈,实现利润900
万元;二季度又实现利润3700
万元,局面进一步改善。自称“中国最懂乳业”的郭本恒是一个雄心勃勃,甚至可以说是野心勃勃的人,自上任起,他就带领光明把目标锁定在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身上。“我一直都坚定地认为光明会和蒙牛、伊利形成‘三足鼎立’,对此我很有信心。”近日,郭本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自己的“野心”公之于众,他甚至强调,光明“不能是最弱小的那个,至少是这样。”
突破常温奶,积小胜为大胜在现有的乳业竞争格局中,光明的地位比较尴尬,虽然同蒙牛、伊利并称乳业三巨头,但光明80多亿元的营收规模显然和前两者200亿元的营收水平差了一个档次,只能作为乳品行业的第二集团。“从实力上来说,我们比较像刘备。”
郭本恒也自认实力不如两大对手。不过,“仗不是一年能打完的。”显然,郭本恒已经带领光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乳业最大的两块市场,一是奶粉,一是常温奶,各占据了30%~40%的市场份额。而光明以前最突出的是鲜奶和酸奶,这两种产品占乳业的市场份额都不到20%。光明也把目光转向这两大市场。近几年,在常温奶市场,伊利、蒙牛在全国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在这种情况下,光明选择了集中一点进行突破。2007年,光明撤回到江浙沪,在这一地区,“光明的品牌知名度非常高,渠道非常完善,人脉关系也很好。”“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
2007年,光明只在江浙沪发展,2008年,光明开始在西南发力,兼顾华中。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液态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自去年9
月暴发三聚氰胺事件后,液态奶销售开始有所复苏。数据显示,目前,光明常温奶的份额由6%左右上升到9%。出击奶粉,巩固季*地位继“突破常温”战略告捷之后,光明乳业开始出击利润比较高的奶粉市场,抢夺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出现的市场空缺。今年年初公司表示,正式将原本非主营的奶粉业务纳入公司的支柱业务之列。得奶源者得天下。自去年9月以来,乳企普遍加强了对上游奶源建设的力度,光明也不例外。目前,光明乳业控制约3.8万头奶牛。郭本恒透露,明年光明将在黑龙江汤原建立奶源基地,在生产加工硬件、终端渠道拓展和广告投入上都会加大力度;区域布局上,以徽豫江浙沪四省一市为重点,在其他市场布下“星星火种”,逐步进行市场培育,为日后“燎原全国”奠定基础。东方艾格首席农业分析师陈瑜认为,光明的科技实力不容小觑,而随着社会消费理念的改变,光明的奶粉业务最可能取得突破。对于未来的行业格局,郭本恒表示,未来在三巨头中,“光明乳业不能做最弱小的,格局上要各有千秋,比如酸奶、鲜奶、奶酪全国第一,在奶粉、常温奶上要有作为。蒙牛常温奶一百七八十亿元的销售额,我们只有30多亿,那不行,要缩小距离。最终在主流产品上,大家应该都差不多。”尽管郭本恒雄心勃勃想挑战伊利、蒙牛,但光明本身也面临成本过高、产品齐全但特色不够突出、营销渠道需要完善等系列问题,同时要面临着其他竞争对手的强劲挑战。其中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的三元、飞鹤和完达山都对光明构成了一定威胁。“三元、飞鹤、完达山等企业增长势头不错,但吨位决定地位,他们的吨位还不足以掀起太多波澜。而伊利、蒙牛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同时也在扩张,光明想从二者口中夺食,上演三国演义也不太现实。”陈瑜这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