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丁酸氮芥设置情景模式的公共演示课程探索
公共演示课程是新形势下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模式,以两个学时为一个单元模块进行教学。接下来以笔者所承担的“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及展望”为例,谈一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的一点尝试。
中国论文
目前,国内外大专院校,并没有相关的课程,基本都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下进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我校的计算机基础类教材都是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除了前一两章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的一些知识,三到五章主要介绍微软的Office软件,六到八章的内容则是多媒体、络基础和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总体感受模糊。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类应用较强的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实验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许多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前瞻性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建设滞后,难以将最新的科技融入到课堂。
“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及展望”课程是面向全校各科类本科同学的公共演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同学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能建立信息化的概念,了解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起到一个思想发动机点火器的作用,因此它的教学方式与其他专业或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
针对我校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开设现状,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是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同学掌握基础知识。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把新的多媒体技术,如kinect体感识别仪和leap motion手势识别器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经典案例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板书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计算机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国内外计算机基础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因此,本课程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教学方法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讲课:讲课的方式虽然是一种极为普通又极为平常的方法,但是它在本课程教学当中的作用却是不能低估的。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讲课是有区别的。它并不是非常注重理论的讲授,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授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计算机、络、物联、嵌入式系统等的日常常见的案例展开,强调实际的应用性。
2、练习: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接受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动手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特别是那些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计算机硬件组装、络综合布线、交换机及路由器配置,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后才能掌握。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由老师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信息管理问题,然后给同学提供问题发生的背景,并给同学指出该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让同学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进行抉择。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抉择,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点在以下两个方面:
1、模拟教学:模拟教学也是本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然后让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出相应的软硬件及络需求,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
2、现场观摩:现场观摩在本课程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比较大。它是让同学亲自到现实环境的工作现场去感受工作环境,了解计算机硬件及络设备的工作情况,接触实际设备,学习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加经验。
通过近两个学期的尝试,公共演示课程“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及展望”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传统理论课程的必要补充,开拓了同学的思路、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也为我们进一步本科生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