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酒徒的诞生二杜酒亦美惟勤劳饭醉党 [复制链接]

1#
(故乡的米酒缸)二,杜酒幸赖人勤劳我出生在常州往东南二十余公里的一个旧时偏僻的乡村,村名西朱。西朱分东西两村,合在一起,其实也不算小,但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不载。西朱所在,旧属邵氏(地名尚有邵氏遗存,比如邵家门前,邵氏坟上等,我小时候才平掉坟),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夹在两条南北向大河永安河和永胜河之间,其地形如龟背,水不涝,旱不枯,风水旧称乌龟地,讨口彩取谐音称富贵地。本地物产丰饶,确如富贵之地,滋养生民。(年,父亲给我手绘的故乡地形图)西朱及周边朱姓,同为一宗,号晋陵南符墅宗正堂,家谱上称为晦庵先生嫡裔,明天顺年间由福建经安徽迁居常州。宗正堂朱氏先祖从邵氏子孙手上买下这块祖业,遂在此开枝散叶,成为前*庙桥走马塘和南夏墅之间一大姓。西朱有朱氏宗祠,旧时我家就紧挨祠堂。土改时宗祠拆分,我家曾得分祠堂一间。耕读传家,这一点,祠堂所在西朱(含东西两村),最像圣人之后。民国以来,西朱读书人渐多,尤其是鼎革之后,西朱东西两村,读书出去工作的人数之多,为周边诸村诸姓所罕见,虽然大多数为老师。其名最著者,为西朱东的朱德生先生,他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不过,村中也多贪杯之人,我小时候就知道东西两村的几个著名的酒*,这一点不太像朱熹之遗风。朱熹也喝酒,他写有《酒市》两首,写其时酒业之盛:其一云:“闻说崇安市,家家曲米春。楼上邀上客,花底觅南邻。讵有当垆子,应无折券人。劝君浑莫问,一酌便还醇。”其二云:“丽藻搞云锦,新章写陟厘。诗传国风体,兴发酒家旗。见说难中圣,遥知但吸醨。盘餐杂能菜,那有蟹螯持。”但他自己也会独自饮酒,只不过“一杯且复醉”:“出身从吏役,驱车涉穷山。日落阴景晦,天高风气寒。岂无斗酒资,独酌谁为欢。一杯且复醉,百念中阑干。”(《茅舍独饮》)不过,我细读过《朱子家训》,里边也无禁酒之言。后世爱喝酒,也算是一种热爱生活的享受吧。(朱学东手录朱子家训)如今常州虽无名酿,但地肥水美,也依然有自制佳酿。与城市生活不同,我村西朱,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酒,不管会不会喝,不管岁时丰歉,每年要做两次酒。端午节,必须要有“白酒”。这个“白酒”是方言,非指如今的烈性酒,是甜白酒,用糯米酿制,主要食酒酿。四川也叫醪糟。不过我小时候的甜白酒,可比四川两湖的醪糟或甜白酒,要黏稠得多。甜白酒做得很少,通常就做一脸盆。我小时候家里7口人,也只做一脸盆。旧时农家过节重仪式,甜白酒和粽子鸡蛋,是端午节的标配。没有了甜白酒,端午节总觉得缺了什么。如今商品流通,农村虽然还是乡下,但本质上已经是商业社会,甜白酒也能买到了,所以,如今村里人家,过端午节已基本没有人做甜白酒了。我家也多年没做了。估计,以后做甜白酒的手艺,在故乡乡村也要失传了。我还是很小的时候,看许仙与白娘子的书,看到法海让许仙催白娘子喝了雄*酒,我很长时间以为雄*酒就是甜白酒里加了什么东西,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何当时会有这种想法。后来读《水浒传》,晁盖等六月初四智劫生辰纲,白日鼠白胜挑的用来麻翻青面兽杨志的“白酒”,想来也是这甜白酒。进入腊月,要过年,村里过去也是无论丰歉会不会喝酒,家家户户都要做酒的。这冬日的米酒,也就是陆游诗“莫笑农家腊酒浑”的腊酒。在老家,这酒,常叫“杜酒”。杜酒是方言,我小时候只知其名,不知其意。记得常州有个文化人曾考据说,常州方言的“杜酒”的“杜”,应该就是指代“杜康”的杜。虽然杜康因酒而名盛,但我对此判断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常州武进方言中,以“杜”相称的,不只是酒,我觉得“杜”意更近土产之意。后来知道,杜酒之名由来已久。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二:“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宋人王楙《野客丛书·杜撰》:“然僕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説。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原来杜酒是乡野之地的自酿酒。米酒即是用大米酿制,我家通常用晚稻大米,基本不用糯米,糯米产量低,贵;酒曲用辣蓼草做,乡村都有专门做酒曲的,俗称药字,做米酒买药子就行。米酒过去农家家家要做,而且一做就是一大缸,既是一年收成之后农闲的自我犒赏,更有过年亲朋往来招待时用之需,毕竟,当时生活穷苦,尤缺现金,请客买酒厂的酒(俗称卖家烧酒),得是办大事。当然,烧菜也是去腥增鲜一宝。如今乡下很多人家过年也不再做米酒了。不过,我家依然。前些年弟弟当家后,在父母和朋友指导下,自己开始做米酒。依然每年一大缸。我曾经很爱喝米酒,大学时代,还曾和弟弟拎了一加仑桶到北京。不过,这些年我很少喝米酒了。米酒喝醉了难醒。《水浒传》里武松在阳谷县城外小店喝了“三碗不过冈”的酒十八碗,这酒,想来就是这种酒。

老家冬日喝米酒,常要热一下,叫温酒,跟《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类似。米酒需温之意,在于多少能去除些杂质。但我喝米酒喜欢凉的,故乡旧说,冷酒热肚皮。

米酒,本质上同如今还在江浙沪地区流行的*酒同源,不过做法更粗犷不讲究,但有更多的朴实直率担当。如今故乡还有很多人喜欢。(吊烧酒)到了春天,米酒的酒糟就要用来吊烧酒,这烧酒,俗称杜烧酒,或杜吊烧酒。过去乡村吊烧酒一般都属于专业,有专门的人做这事,也得有工具,尤其是锡锅。去年开始,弟弟借了工具,和朋友在家也开始吊起了烧酒。我上大学后喝过一段时间这杜烧酒,辛辣,醉了头疼。我后来见识多了,常劝母亲吊烧酒时将头道和末尾扔掉,杂质太多,提纯不够,老太太舍不得,跟我说,混在一起,没事的,米都是自己种的。我只能苦笑。但如今虽然还吊烧酒,我坚持劝母亲喝酒厂朋友送的白酒,即使要泡酒,也尽量用大酒厂的酒。后来家里种了葡萄,每年葡萄收成尾声,一般葡萄品相不好,卖不出价钱了,母亲又开始做葡萄酒,无非就是加些冰糖,与国外葡萄酒去甜度相反,而且还是用食用葡萄做的。有一年我十一长假开车回去,母亲告诉我她用葡萄酒吊了烧酒,味道很好,我一尝,还颇有些白兰地的味道,用火点着,火焰瓦蓝瓦蓝的。那年回北京,母亲在我后背箱放了一加仑桶,途经济南,旧部张友红邀请我们全家到他朋友家吃饭,烧烤,喝完了他朋友的洋酒,开了这一加仑桶的葡萄烧酒,其中一位留学俄罗斯娶了俄罗斯姑娘为妻的青州籍雕塑老师,品尝后叫他刚生了双胞胎孩子的太太品尝,两人直夸好。最后我们几个男的全都醉倒了。一塌糊塌。当然,还有几种酒的衍生,比如,用米酒泡红枣,旧时常给女性尤其是生了孩子的母亲或老人喝;用自酿烧酒泡桑葚、各种药材等,即为药酒。等等。家里自酿的米酒和烧酒,弟弟每年都会送些给不做酒的朋友,尤其生活在城市家里不再做酒但仍喜欢这味道的朋友,有时在我家喝完酒,当场装桶带走,有时弟弟会专门送去。都是情谊。当然,能自己做酒,还是地方生活相对宽裕的结果。这是鱼米之乡上天的眷顾,更是生活的恩典,勤劳的应许之礼。(待续)老朱煮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