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来端午节并非纪念屈原,纪念的却是他们, [复制链接]

1#

原来端午节并非纪念屈原,纪念的却是他们,真是长见识了

说起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爱吃粽子,喝*酒、挂菖蒲,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屈原为国投江的传说大家应该知道吧。

屈原以身殉国

大概的讲就是秦将白攻打了屈原的国家,屈原哀痛难挨,便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都纷纷的去打捞屈原,并用*酒来驱赶那些鱼龙虾蟹,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包投入江中,但又害怕那些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就想出用苇叶包饭,外面缠上彩丝,然后就有了粽子,也就有了用粽子来纪念屈原的说法。

粽子

由于屈原的伟大人格和自杀殉国的事迹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未知动容,所以大家都愿意用这一天来纪念屈原,然而事实上,端午节的习俗并非起源于纪念屈原,而且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就要追溯到周代。

在周代忌讳“五”字,民间认为五月是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这毒呢,有五毒:蜈蚣、蝎子、蜥蜴、蛇和癞蛤蟆,在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来避五毒之害,端午节划龙舟就是古代人来驱邪避疫一类的宗教活动。仔细想想,粽子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雄*油、菖蒲、艾叶等等,然而这些都是辟邪之物。

在《山堂肆考.宫集》卷十一记载:古人”端午以为虎形,或剪彩为虎,核艾叶以戴之“。这种艾叶做的老虎古人叫做”艾虎“。佩戴艾虎就是希望借助老虎的神威来驱邪避疫,在当天吃煮熟的大蒜也有避疫的意思。

五月五,挂艾虎

这些举动实质上就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他们发觉,农历五月时序已交夏令,正是蚊子苍蝇即将出来活动的时间,不止蚊蝇,还有各种虫类,人们的身体很容易被这些毒虫所侵害,因此想出这些办法来祛毒除病、防身健体。

艾叶

雄*呢,是一种矿物质,在中医中,用来解毒、杀虫;蒜,蒜头含有大蒜素,具有杀菌、抗虫的作用,所以在中医中一直用蒜作为散寒化湿、杀虫解毒的药;还有艾叶和菖蒲也有驱虫的作用。

雄*

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节已经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可见,在端午节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地方都会产生各种的习俗,并赋予它不同的意义。除了有端午纪念屈原的说法以外,还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等等的说法。

伍子胥

其实不论是纪念为国跳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还是纪念伍子胥,还是纪念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有了这样的故事,也为端午节增添了更多的意义,同时也让端午节那天充实了许多,划龙舟、吃粽子、挂荷包等等,好多的活动,想想就十分的热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