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洋人学医记
脾虚肺燥顿咳
冬天到了,天干地燥,小孩子最容易咳嗽。
一个小儿咳嗽一顿一顿的,身体消瘦,一咳起来没完没了,经常口干渴,用了一些润肺止咳之品,如川贝、雪梨,效果却不理想。
老爷爷说,这是肺部燥热,气逆不降,而体质又偏虚,土不生金,要找一味药,既能补脾建中,使土能生金,又要滋润肺燥,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小洋人儿说,《本草求真》里头讲饴糖是谷麦所造,凡脾虚而肺不润者,用此气味甘缓,以补脾气之不足,以制肺燥之有余。
老爷爷说,可以,再加些应季蔬菜白萝卜捣汁进去,跟饴糖共同蒸化,这样既有饴糖补中润肺,又有白萝卜降气,咳嗽便能止住。
果然孩子就用这小食疗方,吃了两天顽固咳嗽就好了。
甘以缓急治痛经
有个妇人,月经量少,每次来月经第一天,必然痛到没法干活,只得静卧。她尝试过各种止痛片,以及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吃的时候稍好,第二个月月经来临时,该痛照样还痛。
这次月经结束了,可腹中还是拘急作痛,一碰冷水,洗碗洗衣服,肚子就痛得更厉害了。
老爷爷说,小洋人儿,这是什么汤证呢?
小洋人儿说,脉象细弱而迟,舌淡苔白,是虚痛。《伤寒论》上说治虚劳里急,腹中痛,用小建中汤。
老爷爷点点头说,温中散寒,缓急止痛,正当用小建中汤。
这妇人问,大夫,为什么我洗衣服洗碗后,碰冷水腹痛加重呢?
老爷爷说,脾主四肢,亦主大腹,四肢受凉,若脾虚的话,便会循经传入中焦,寒主收引,不通则痛。
病人连服十剂小建中汤,未用任何止痛片,腹痛消失。第二个月微微有些痛,再用十剂小建中汤,从此很少再痛经。
小洋人儿说,爷爷,为什么这小建中汤没有用什么特别强大的活血止痛的药,却能把她的腹中急痛镇住呢?
老爷爷说,《*帝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而脾主大腹,大腹拘急疼痛,是不能松缓之象。用饴糖大枣甘草之品,能够甘以缓中。
来源
本品为用高粱、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别称
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图片
采收炮制
将米或其他淀粉物质,经过浸渍蒸熟后,加入麦芽,使其发酵,再加水煎熬,溶出所有糖分,滤除渣质,浓缩,即成饴糖。
本品有软硬之分,药用以软饴糖为佳。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
主治
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相关配伍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七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治卒得咳嗽: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补缺肘后方》)
治咸哮喘嗽: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本经逢原》)
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本草汇言》)
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本草汇言》)
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本草汇言》)
使用注意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有关记载
《名医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太平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鱼骨,疗误吞钱环。
《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END—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