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这种打开方式 [复制链接]

1#

小五妈碎碎念

今天是端午小长假第二天。对我来说,不管什么假期,只要是能平安健康地陪伴家人,就是好假期。明天是过节的正日子,但我们今天下午就把粽子包出来了。这张图很有意义,里边包括了我们家三个女人的手:小五姥姥、小五妈、小五。这样的场景,对现在丰衣足食的生活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过去却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比如去年在龙潭公园游玩时,当时正有一个端午诗词展。在一片康乐气氛的诗里,有一首清代洪亮吉的诗,读来却让人唏嘘。过完清明过端午,每个节日对穷苦人家来说都是一道难关。母亲连日做针线,连续几天家里断了粮,因为要攒钱来给孩子交学费(束脩)。你看,不同人过端午,是不同的感觉。今天小五妈给大家整理了几首古人的诗词,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学习古代过端午时有哪些活动。我还在每首诗的解析里,介绍了适合哪些人群。比如,躺平的文艺宅女适合哪一首?迎接考试的学生适合哪一首?中年大叔避油腻适合哪一首?跟孩子一起来品一品,过一个有腔调的端午节吧!吃粽子

渔家傲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解释

妖艳烘:形容石榴花明艳似火的样子。垂垂重:重,读zhòng。形容柳叶挂了雨水下垂的样子。生绡画扇盘双凤:用生绡这种丝织品做的扇子,上面绣着双凤。浴兰:古人在端午用兰叶煮水沐浴,所以端午又称“浴兰节”。菖蒲美酒:菖蒲是一种有香气的药草,古人有在端午时喝菖蒲酿的酒的风俗。清尊:尊,一种酒器,可以理解为酒杯的意思。瞢忪:读méngsōng,刚睡醒时睡眼惺忪的样子。

赏析

石榴花开得明艳似火,杨柳叶上挂着雨滴。侍女把五彩丝线缠着的粽子送过来。金质的盘子、精美的扇子,精致讲究。洗个兰叶澡,喝杯菖蒲酒,在纱窗下美美地睡一觉。被藏在树叶里的*鹂一声鸣叫惊醒,睡眼惺忪。齐白石端午图这首词里“叶里*鹂时一弄”一句,精巧、轻盈,“弄”字尤其用得好。*鹂藏在叶子里,你看不见,一个“弄”字,*鹂那自由可爱的身影也宛在眼前了。这首词,最符合文艺宅女过端午的气质:在自己家小院里,吃点粽子、喝点小酒,泡个澡、赏花、赏柳、听鸟、睡大觉,简直太舒服了!赛龙舟

竞渡诗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解释

发机: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动时雷隐隐:鼙,读pí,鼙鼓是古代*中用的鼓,这里指龙舟上的鼓。这一句是说鼓声响得像隐隐的雷声。兽头凌处雪微微:兽头,指雕成兽头形状的龙舟头。这一句是说,龙舟的兽头高昂,冲开白色的浪花,像雪一样。譀:读hàn,叫喊的意思,形容看竞渡的观众。鸟退飞:鸟明明是向前飞的,但龙舟更快,显得像是鸟在往后飞。向道是龙刚不信:向,以前,刚才。锦标:终点线处用彩绸扎的标志,先得锦标者获胜。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有的龙舟自称会得冠,刚才人们还不信,这不,你看人家已经夺得锦标啦!

赏析

古来写龙舟比赛的诗多如牛毛,大致都是从这几个方面去描写的:热闹的鼓声、龙舟的装饰、围观的人群、特别快的速度、获胜的快乐。这首诗也不例外。但“鸟退飞”三个字,实在精妙,比一般的竞渡诗高明。清端阳故事图册其实这首诗还有另一个标题,叫“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这首诗作者卢肇是袁州人,中过状元。对于这首诗最后一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卢肇家贫,上京赶考时,袁州刺史看不上他,只给家境富裕的学子设宴送别,等他中了状元以后,刺史又来巴结他,他随口吟出了这一句。显然,这首诗最适合高考结束的青年学子,等成绩一出,昂首说一句“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是不是特别傲娇、特别飒呢?驱疫避邪

乙卯重五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解释

重五:重,读chóng,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粽包分两髻:髻,读jì。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像两个发髻一样。艾束著危冠:著,读zhuó,戴的意思。危冠,危是高的意思。把艾叶扎成束,插在高高的帽子上。旧俗方储药:按照过去的习俗,端午是储存药物的日子。人们认为端午是一年阳气最足的日子,草药的药性最强,所以在这一天制药储药。羸躯亦点丹:羸,读léi,瘦弱的意思。羸躯,是作者形容自己身体瘦弱,因为他写这首诗时已经是晚年了。点丹,把红色的雄*酒涂在额头、手足等部位,叫“点丹”。丰子恺端午图(用雄*酒在小儿额头写“王”字以驱疫避邪)

赏析

其实端午节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防疫辟邪。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月”,因为这时天气热了,虫毒并作,疫病易行,人们心怀畏惧,禁忌多端。人们会采用悬挂艾叶菖蒲等有药性的植物、制药储药、喝雄*酒、在身上涂抹雄*、用兰叶汤沐浴、佩戴有辟邪图案的装饰品等各种方式,来祈求平安无病。记得去年疫情最严重时,人们刚从外边回到家,恨不得拿酒精把全身喷一遍,这跟古人用雄*涂抹身体是不是很像呢?这首诗,最适合历经风霜的老人。最后一句“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有闲适,有豁达,但又把情绪控制得恰到好处,不放纵。佩戴装饰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解释

碧纨:绿色的薄绸。浴芳兰:用芳香的兰草汤沐浴。流香涨腻满晴川:女子梳洗时,洗掉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这句话是化用了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手法。小符斜挂绿云鬟:姑娘们把祛邪驱*、保佑平安的符录挂在发髻上。“绿云鬟”,同样是化用《阿房宫赋》里说“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赏析

本来,兰汤沐浴、彩线缠臂、挂灵符等活动,都是辟邪的主题,但是这些活动主要是女子热衷的,除此以外,还有绣香袋、缠香包、打络子等端午活动,也都是有着鲜明的女性特色。古往今来,只要是以女性参与为主,往往会给功能性的活动赋予艺术之美。大概是因为古代女性的生活太单调了,所以只要是社会给一点展现自我的机会,她们都会牢牢抓住。清端阳故事图册这首词,通篇读下来,就是一个字:美!每个字、每个意象,都在写女性的美。天热了,微微的香汗透过了碧色绸衫,正好端午了,她们沐浴兰汤。由于参与者众多,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她们把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厮守千年。特别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一句,其实说的就是“线缠臂、符挂鬟”,但是作者连番用“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样的修饰词轰炸,是不是美得一塌糊涂呢?这首诗,最适合中年大叔拿来做避油腻神器,吟一句年轻十岁!纪念屈原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解释

夙昔:昔时、往日。灵均:指屈原。《离骚》有“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之句。三湘:指古代楚国的地区,屈原是楚国人。

赏析

这首诗从端午时友人赠送的艾叶写起,感叹故人已不在,新知又在万里之外,自己的孤独愁苦无人倾诉,为国的忠心仍像当年一样,但两鬓却已斑白。想跟从屈原而去,却又隔着辽远的疆海。文天祥德祐二年()出使元*被扣,逃脱归来后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跟屈原被构陷误解、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相合,所以这首诗写得很动情。自古至今,中国人一提到端午最容易想到的主题就是纪念屈原。可惜,纪念屈原的好诗真的不多见。而且人们在端午佳节更多的还是以欢快的情绪为主,没有因为屈原的悲剧而给端午罩上一层沉重的气氛,就像元稹端午诗里说的“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傅抱石屈子行吟图在跟屈原有关的端午诗里,文天祥这首诗算是上乘之作。它好在哪里?就像前几天我分析高考作文得文章一样,它赢在格局,诗人把自己的心境和屈原融为一体了。而我们读一读下边两首相对平庸的诗,只是把屈原作为一个作诗的素材,除了叹息忠臣冤屈的老套路,没有任何打动人的地方。

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今天我选的这几首诗,有一些难度稍大,可能适合年纪大一些的孩子,有一些很直白易懂,小龄孩子也可以背着玩儿。我也把文中提到的诗都做好了可打印的资源,大家后台回复关键词“端午诗词”获取吧!

所以与其偷偷喜欢,不如挂在嘴边,不要温婉含蓄,爱就把我标出来!

“在看”-“留言”-“转发”三连击,是最动人的表白~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